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书写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1-03-11 09:58:00 来源:人民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乡村振兴,是今年全国两会的高频词。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代表团审议时,多次提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的话语,引发在湘全国人大代表、住湘全国政协委员和湖南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热议。大家纷纷表示,要弘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不忘初心、接续奋斗,保持力度不减、干劲不松,在新征程上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时代画卷。

  接续奋斗,用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春耕备耕时节,三湘大地在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之际,正乘势而上忙生产,到处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忙碌景象。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湖南5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692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767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全面消除。

  地处湘中的娄底曾经是全省脱贫任务较重的市州,下辖新化县是全省贫困村最多的大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娄底未来五年的首要任务。”全国人大代表、娄底市委书记刘非说,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抓住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点,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

  刘非表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要对所有乡村进行精准分类,推进基础较好的乡村为全市做好示范引领。“作为市委书记,我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决扛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治责任,压实县乡村三级书记责任,带领全市人民继续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对脱贫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省农业农村厅厅长袁延文认为,要稳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政策衔接、工作衔接和队伍衔接,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聚焦脱贫对象良性发展,推动乡村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持续改善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梯次推进乡村振兴。”袁延文表示,将重点打造湘赣边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在韶山至井冈山“两山”铁路沿线等打造一批乡村振兴样板村,在大湘西片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地区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示范。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必须切实做到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省扶贫办副主任贺丽君说,要坚持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体制机制,用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胜利果实。

  锚定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内生动力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

  在永顺县长官村,长官果王柑橘专业合作社有1.1万亩柑橘基地,其中有2000多亩高标准早蜜品种。合作社负责人杨勇告诉记者,“香蜜一号”椪柑比其他柑橘早熟一个月,不仅可以提前抢占市场,每亩还可以卖出7500元,比起普通的柑橘,农民每亩可以多赚4000多元。在柑橘成熟季节,每天对外销售近10万斤,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香蜜一号”的成功推广,离不开全国人大代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柑橘科学研究所所长彭际淼的付出。彭际淼从事果树技术研究与推广30多年,利用科技让湘西大山里的贫困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他说,“当前,我国正处于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要抢抓机遇,加快农业科技改革创新,用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让农民真正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新化县枫林街道办事处接龙村的500多亩杨梅基地,是村里的“金饽饽”。“发展乡村产业,离不开‘人、钱、地’三要素,除了政府引导外,还要有专家帮扶、致富能人带头、社会资本参与,更需要调动村民积极性,激发活力。”如何继续带领村民发展产业,推进乡村振兴,全国人大代表、接龙村党总支书记阳海玲已有答案,“我们村在近郊,适合打造以田园为本、文化为根、亲子为游的新型田园慢生活村。下一步,将探索‘亲子+团建+研学’的模式,发展农旅融合产业。”

  作为来自企业的代表,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临武舜华鸭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胡建文关注的是,如何让县乡企业在乡村振兴中发光发热。“农业产业化企业一头连着农村,另一头连着市场,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但发展农业产业化企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胡建文认为,至少要突破人才、创新、资金、市场渠道等4大瓶颈。

  他建议,完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交流制度,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农业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业,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外出学习,为农业企业搭建合作桥梁,拓宽销售渠道。此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农业金融服务。

  多方发力,绘就美丽乡村新图景

  春季里,位于古丈县的牛角山上一片郁郁葱葱,漫山遍野的茶树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茶香。村里民房翻修一新,垃圾污水得到处理,全村绿化美化亮化基本全覆盖,乡村美丽如画。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如今,在湖南广大农村,各地都在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牛角山村海拔800多米,空气清新如同天然氧吧。我们把农耕文化、旅游文化、产业文化、民族文化有机融合,让牛角山村不仅有‘高颜值’还有‘内在美’。”全国人大代表、古丈县牛角山村党总支书记龙献文说,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路上,将进一步加大对村里古建筑和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让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青山变金山。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如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

  在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湖南省委会副主委、省供销合作总社巡视员李云才看来,要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和基层干部的作用,动员更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乡村振兴,通过以工补农、以城哺乡、以商活村等方式,在实干中打造好三支队伍,即具有职业技能的现代农民队伍、具有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队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干部队伍。“他们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是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关键。”李云才表示。

  “我们将优先保障农村电网建设投入,逐步缩小城乡电网差距,到2025年,农村供电可靠率、综合电压合格率分别达到99.9%和99.85%。”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孟庆强带来好消息,“十四五”期间,国网湖南电力计划投资435亿元,重点加强农村配电网网架建设,持续提升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升级,在农业生产、乡村产业、农民生活等领域因地制宜建设一批重点项目,推广电烤烟、电炒茶、电烘干等技术应用,引领乡村绿色用能新风尚。

  多方发力,绘就美丽乡村新图景。三湘儿女正用心血和汗水印证着“越奋斗越幸福”,用饱含深情的画笔描绘着心中的美丽乡村、向往的诗和远方。(刘燕娟 李国平)

责任编辑:孙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