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2021-03-18 09:11:00 来源:贵州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日前,贵州省委、省政府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指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探索富有贵州特点的乡村振兴道路。如何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精神,把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描绘在黔中大地上?记者采访了贵阳、遵义、安顺、六盘水、毕节等地的多位村党支部书记。

  “《实施意见》提到,拓展乡村振兴创新集成改革试点。我认为这一举措能有效破解乡村振兴领域零敲碎打的难题,助推乡村基层治理迈向现代化。”清镇市暗流镇蒋家院村党支部书记郑运刚说,近两年来,蒋家院村创新探索发展肉鸡、蜜糖李等种养业,全村人均年收入从12000元提升到29800元。这些产业从无到有,增强了我们“试一试、干一干”的决心和勇气。目前,全村已顺利完成电网改造升级并实现自来水入户,还成立了清镇首个村级供电服务站。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蒋家院村将在巩固提升现有产业的基础上,加大与供电部门的合作力度,利用荒山荒地将光伏发电变成群众收入的新增长点。同时,依靠村级供电服务站全力推进供电服务现代化,通过提升厕所无害化改造、生活污水治理、垃圾箱覆盖所有村民组等措施,让集成改革在更多领域发生“化学反应”,助力乡村振兴。

  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党总支书记彭龙芬说,《实施意见》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省委、省政府把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同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指明了方向。花茂村土壤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是典型的“粮坝子”,我们将深入学习和贯彻文件精神,重点围绕蔬菜、烤烟、绿色稻+、高粱、城郊型旅游休闲观光体验等产业为抓手,建好1000亩蔬菜基地、900亩绿色稻+、1635亩烤烟绿色辣椒酒用红高粱基地、100亩农旅文商核心示范区,有效推动从传统农业向多元化、规模化、现代化农业转变,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重点扶持好产、供、销为一体的专业合作社,服务好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逐步形成良性循环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实施意见》指出,结合产业发展、乡村治理需要,探索建立联村党组织,合理设置党支部、划分党小组,推动党的基层组织设置与网格化管理有机结合,不断完善组织体系。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水城区花戛乡磋播村党委书记徐祥峰说,磋播村将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将技术人员、干事创业人员、大学生、返乡致富带头人吸纳进党组织,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将支部建在产业上,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将猕猴桃、刺梨、食用菌和中药材四大产业作为农业发展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同时,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基层纠纷解决、乡风文明建设、依法治村等环节的基础性作用,提升基层治理成效。结合千家万户小康菜园行动进行环境整治,让农村实现庭院硬化、房屋亮堂,四季蔬果不断,让生活质量、精神质量实现双提升,助推乡村振兴。

  “《实施意见》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现代种业提升行动,扶持优势种业企业做大做强。我看了很激动,我们村的发展规划完全符合这些要求。”普定县穿洞街道靛山村党支部书记褚代洋说,靛山村现有韭黄、食用菌、茶叶、肉兔“三种一养”产业,过去由村集体统一流转土地种植茶叶,村民收入得到增长,但管理成本偏高,生产效率偏低等问题也普遍存在。为了提升产业发展效益,靛山村将整合现有资源,融合新政策,将土地反包倒租给农户,推进产业精细化管理,同时,兴建茶叶加工厂、在茶山设立观景台,在大力发展茶产业的同时,推进加工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就业,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同时加强韭黄、食用菌等产业的精细化管理,大力推进现代种业提升行动,助推乡村振兴。

  “《实施意见》指出,要全面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和基层党建‘五个体系’,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这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织金县惠民街道惠泽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平说,下一步惠泽社区将采取“五分”工作法,抓实后续扶持文章。一是分类摸底“强基础”,全面摸清安置点党员、“两代表一委员”、资源资产等情况,确保后续服务更加精准、管理更加精细;二是分类讲习“转观念”,按照支部打头阵、党员当先锋的思路,丰富讲习载体和形式,教育引导搬迁党员群众转观念、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三是分类引导“促就业”,采取组织引、党员帮、社会扶等方式,因人施策、分类扶持,全面消除“零就业”家庭,确保稳就业、能致富;四是分类保障“惠民生”,建立优质公共资源下沉机制,以社区党组织为主渠道,解决搬迁群众就学、就医、就业、社会保障和生活便利等问题;五是分类管理“促和谐”,以党组织引领社区自治,筑牢社区治理保障网,让搬迁群众住得安心、放心。

责任编辑:王丽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