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稳走实乡村振兴之路

2020-03-17 13:49: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3月17日讯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从目前看,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脱贫进度符合预期,但从取得决定性成就到获得全面胜利,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还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取得最后胜利。对于广大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而言,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实现乡村振兴还任重而道远。

  扶持力度不能减,确保平衡过渡。唯物辩证法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脱贫是致富的前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乡村振兴是在更高层面的治理和建设目标,只有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才能真正做到平衡过渡,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奋斗目标。各地党委和政府要加快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落实“扶上马送一程”的要求,严格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进一步催生广大农村地区快速发展的内生动力,夯实广大农村群众可持续发展的底蕴内涵,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发展思路不能变,确保振兴有路。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各地要继续巩固就业扶贫、产业扶贫、异地扶贫搬迁成果,积极谋划群众长期稳定增收渠道,切实做到脱贫摘帽后保持频道不换、靶心不散,要保持投入力度不减,强化东西部帮扶协作和对口支援,建立过硬的帮扶工作队伍,搭建长久的帮扶平台,努力形成靠稳定就业解决剩余农村劳动力转化问题,凭产业主导培育主体、带动百姓、搞活经济的产业效应,更好地发挥农村人力和资源优势,促进产业发展和群众增产增收。

  工作重心不能偏,确保凝神聚力。“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法虽广,不度无缘之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坚持和完善“三农”工作的领导,重点是要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大家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才能一步一个脚印走稳走实乡村振兴之路。要坚持党建引领,增强基层党组织破解难题、化解矛盾能力,把工作的落脚点放在富民增收上,通过推行基层党建融合发展、探索基层“党组织+”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引领职能,不断拓宽富民增收渠道,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努力形成多元共进、多极支撑的村级产业新体系,通过产业的振兴促进乡村治理,确保广大群众过上体面的生活,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浓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把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落到实处,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就一定能一步步变为现实。(邓福权)

责任编辑:孙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