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山东省寿光市营里镇高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再步新高
号角响起,开启征程,赋于乡村振兴以新标准、新内涵、新高度,激励高质量发展。山东省寿光市营里镇凝神聚力,敢打必胜,他们绘好“路线图”,定好“时间表”,围绕“稳”字抓粮食生产,围绕“优”字抓现代农业,围绕“美”字抓乡村建设,围绕“活”字抓农村改革。领导班子廉明自律,率先行动,聚焦短板、弱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提升发展质量。他们的新作为、新作风、新建树变为财富果实,变为文明价值,变为文化精品,变为新时代样板,变为学习的榜样。今年以来,寿光市营里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带领全镇村民谋发展,转作风,强举措,创效能,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登上新的高度。
“红文化营里”,再写乡村治理出征书
有胆识,有力度,有方略
社会和美,环境有序,是营里镇领导班子的追求,他们积极推动党建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深度融合,因地制宜,着力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探索出一条“党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好路子,把党管农村落到实处,为乡村治理打牢基础。
切入点之一:三级联动,凝聚整治“红色盾牌”。制定了《营里镇人居环境整改提升工作实施方案》,统一部署安排,统一督查调度,统一考核落实,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人居环境整改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党委书记、总支书记、村党支部书记三级责任体系,班子成员、各总支、村严格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村推进、严格奖惩、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形成了人居环境整改提升的强大合力。
切入点之二:党员带头,铁腕整治下硬手。坚持问题导向,组织党员冲锋在前,围绕重点整治区域和内容,全天候开展卫生清理活动,日均出动党员150余名、挖掘机、铲车等各类机械350余台,人工1000余名,集中力量突出清脏治污,确保不留任何卫生死角。今年以来,共清理村内小广告2000余条,村四周“四大堆”、房前屋后“四小堆”600余处、清理排水沟18万米,整治闲置宅基地断壁残垣200余处,同时对畜禽乱跑、弱电线路凌乱、垃圾桶外溢进行高效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
切入点之三:组织引领,调动整治积极性。村两委积极靠前、主动作为,通过党员联户、“门前三包”等举措,并通过村喇叭、宣传车、微信公众号、宣传标语、村民代表会等接地气、深入人心的宣传方式,引导群众树立“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的思想意识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充分调动了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群众真正成为人居环境整改提升的“当家人”,实现“要我做”向“我要做”的群众主人翁意识转变,在全镇营造了“党员争先锋、干群齐动手、清理杂物创新颜”的良好氛围。
切入点之四:一村一景,改造提升出精品。经过实地考察规划,对全镇清理出的4000余处空闲地和废旧湾塘进行高标准改造提升,精心打造了杨柳“凤凰湾”、郝柳“西花园”、西北河“乡村记忆馆”等景观小品,设立多处停车场、文化广场、游园等便民服务场地,并对南岔河、西黑前等16个村进行示范提升,实现了群众“居家享便利、游玩有去处、观览生乐趣”的改造目标,切实让群众享受到了人居环境整改提升带来的好处。
切入点之五:综合施策,建立机制保长效。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将垃圾处理、村庄环境卫生等要求纳入其中,让“爱护村庄环境”成为村民的文化自觉。积极开展典型选树等活动,树标杆、找差距,对于形成的经验做法,通过微信群进行表扬通报,予以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将人居环境纳入全镇常态化督查督办工作,通过固定评比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各村环境卫生情况进行检查、通报,对发现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并将整改前后照片发到微信群,督查整改结果与年终考核相挂勾,同时通过迎接上级督查,进一步压实责任、查摆问题、明确方向,进一步推进人居环境整改提升工作向纵深发展,从根本解决整治工作“不深入、不彻底、不长久”问题。
“新追求营里”,绘出文明实践路线图
有内涵,有特色,见实效
文明暖心,服务同行。从理论政策进家门到法律知识宣讲,从文艺下乡到敬老饺子宴……寿光市营里镇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触角延伸至基层最末梢,在一件件为民实事、小事中,培育了互帮互助、和谐和睦、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文明新风。
文明实践+宣讲,展现“魅力营里”基层风韵。为推动各项惠民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营里镇积极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内容,组建支部书记、青年、巾帼等多支志愿宣讲队伍,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学校工厂,“室内+室外”并举、“固定+流动”并进,开展各类宣讲120多场。借助“锦绣营里书画展”“盛夏营里·群众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助力打造全民大舞台,志愿者在“以文乐民”的同时,宣传惠民政策,实现宣讲效益最大化。
文明实践+养老,打造“长寿营里”亮眼名片。“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情”,营里镇是寿北著名的长寿之乡,80岁以上的老人2650多名。为做好老年人康养服务,培育“桑榆情浓,颐院如家”的爱老文化,以托举老人晚年幸福“食”光志愿服务为切入点,指导各村组建孝老敬亲志愿服务队,为老人提供饺子宴、重阳宴、生日宴等便利服务,持续做好农村养老这道民生“必答题”,让志愿服务成为解决养老难题的重要抓手。同时,在每月中旬,志愿者如约齐聚道口社区福寿苑,为老年人开展免费理发志愿活动,为出行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用实际行动为老人创造“稳稳的幸福”。
文明实践+美德,营造“和谐营里”浓厚氛围。为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积极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将美德信用建设融入乡风文明建设,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引领下的“美德+信用”的场景建设,在5个村开展“美德信用户”星级评定,在4个村开办美德健康家长学校,吸纳教师组建专业化的志愿团队,每月15号定期讲解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目前,家长学校已开课11次,在全镇营造了“学美德、重家教、立家风”的浓厚氛围。
“先锋力营里”,填写社会和谐创建成绩单
支书领,创模式,化解矛盾增平安
寿光市营里镇加大先进典型复制推广力度,努力变“盆景”为“风景”,聚“风景”为“全景”,真正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寿光遍地开花。寿光市政法系统公众号推出了营里镇创新建立“老支书+”模式 为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赋能增效的典型经验。
营里镇创新建立“老支书+”模式,为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赋能增效。去年以来,营里镇立足实际,创新“老支书+”治理模式,撬动矛盾纠纷化解的社会力量,织密织牢基层治理网格,打造了矛盾纠纷调处的民间品牌,成为实现“群众不上行、问题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信访群众吸附在当地、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目标的有力支撑。今年以来,累计成功调解矛盾37件,受益人群200余人。
依托“三种优势”,成立“老支书”调解工作室。充分发挥村支部书记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中的重要作用,依托镇“一站式”矛调中心组建营里镇首个以村党支部书记命名的个人调解工作室——俊芹说事室,发挥东中疃村“老支书”刘俊芹,参与村务管理25年,有13年的司法所工作经历,熟悉村情、素有威望、具备一定法律素养等优势,用群众乐于倾听的语言、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说服教育、调解纠纷,做到以法为据、以理为准、以情为本,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家门口。
发挥“三种作用”,培育“老支书”调解队伍。注重发挥老支书“引、教、融”作用,建立起以“老支书”为带动,调解员、网格员、民警、法律顾问等力量共同参与,法理结合、贴近百姓、矛盾内控、和谐平稳、群众满意调解工作格局,有力提升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和质效。一是在“引”上聚合力。坚持以老带新,动员以刘俊芹为代表的一批老支书、老干部倾囊相授自身多年“摸爬滚打”的经验和方法,不断提升调解员动真碰硬、破解难题的水平,夯实了基层治理和社会稳定的根基。二是在“教”上下功夫。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定期开设调解课堂、培训讲座,邀请老支书、“三官一律”等授课,村村培养“法律明白人”和“通情说理人”,不断壮大调解队伍和力量。三是在“融”上求实效。通过开展民情沟通会、民意恳谈会、民心交流会、纠纷调解会等形式解答群众疑问,同时,广泛号召品行好、有声望、有能力、热心家乡发展事业的乡贤能人加入调解队伍,营造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浓厚氛围。
创新“三种模式”,完善“老支书”调解机制。在矛盾调解过程中,“老支书”利用自身丰富工作经验,用“家乡话”办“家乡事”,打通服务群众、疏导纠纷的“最后一米”。一是“常态化”源头调解。深入开展矛盾风险大起底、大排查、大化解、大整治、大监督、大提效“六大行动”,动员村支书、包村干部、“五老人员”等各方力量,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反映群众诉求、调解矛盾纠纷,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二是“面对面”深入调解。与当事人进行一对一、面对面谈话,设身处地从情、理、法的角度耐心做讲解与疏导,通过采取“坐堂门诊、预约问诊、集中会诊、定期回诊”的调解模式,最终化解矛盾、达成调解。三是“长效化”预防调解。对于重点户和重点难点问题,“一人一策”“一案一策”形成调解方案,坚持调解纠纷与法治宣传相结合,积极开展宣讲活动,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稳定社会秩序,今年以来,开展以法律、家庭等为主题的知识讲座8场。
“乡村振兴打造齐鲁样板”,山东省委提出了这个目标,将乡村发展和百姓利益,提到了一个新时代的高度。寿光市营里镇领导班子用新指标、新方式、新文化、新品位、新自尊,绘出一幅乡村富美图,让挺起腰杆的老百姓成为创造财富同时享用幸福的时代主人。
(鲁政宣 潍众闻 寿广讯 高远 余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