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一言堂”之弊 筑“监督网”之基
“禁微则易,救末者难。”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若干措施》,直指“上级监督远、同级监督软、下级监督难”的沉疴积弊。对“一把手”的监督,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牛鼻子”,也是净化政治生态的“关键棋”。唯有织密监督之网、扎紧制度之篱,方能破解“权力任性”之困,筑牢“头雁领航”之基。
以制度之“刚”束权力之“缰”。“欲知平直,则必准绳。”一些地方“一把手”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等现象,根源在于权力运行缺乏刚性约束。中央强调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全程纪实、规范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正是用制度的“铁栅栏”锁住权力越界的“脱缰马”。古人云:“绳墨之起,为不直也。”当议事规则细化到“末梢神经”,当“签字终身负责”压实到每项决策,制度就能从“纸面”落到“地面”,让“一把手”用权知敬畏、存戒惧。
以监督之“常”破虚化之“障”。“君子检身,常若有过。”对“一把手”的监督,难在破除“看客心态”和“护短心理”。同级碍于情面“不愿说”,下级慑于权威“不敢说”,导致监督虚化空转。中央提出“上级谈话提醒常态化、同级民主生活会红脸出汗、下级定期评议述职”,正是以监督常在打破“一团和气”。正如《贞观政要》所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当批评提醒成为“必修课”,当“八小时外”纳入监督视野,“上级管得着看不见、同级看得见管不着”的监督盲区自然消弭。
以文化之“润”养清正之“风”。“风成于上,俗化于下。”“一把手”的作风往往决定一地一域的政治生态。有的地方“一把手”好大喜功,干部就跟风搞“形象工程”;有的领导独断专行,班子就盛行“唯上文化”。中央强调培育“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正是以政治文化涵养破除“家长制”积习。王阳明有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唯有在思想深处厚植“监督就是保护”的理念,让“用权受监督”成为共识,才能避免“领导一句话,制度全作废”的怪象。
“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对“一把手”的监督,本质上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当前,尤须以中央新规为遵循,在“真管真严”中祛除特权思想,在“长管长严”中涵养政治生态。唯有让监督既有雷霆力度又有春风温度,既成为悬顶之剑又化为护身之甲,方能推动“一把手”既当好“领头雁”,更做好“规矩人”,为新征程凝聚更强“头雁效应”。(绵阳科技城新区 刘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