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频道 > 人物 > 正文

齐鲁创业英雄薛兴柱:14岁少年蹬三轮起步 蹬出亿万富翁

2017-10-17 08:28:00 来源:中青在线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开栏的话:“书写创业励志故事,讲述商海英雄传奇”。传递山东创业典型的青春正能量,同时为青年创业者提供镜鉴,山东青年网特推出“齐鲁创业英雄”专栏。首期创业英雄主人公为“薛记炒货”掌门人薛兴柱。敬请读者关注。此为——

  “齐鲁创业英雄”「薛兴柱」第一章:十四岁少年只身闯荡济南府,讨生计五年蹬坏八辆三轮车

  自古英雄出少年。

  上世纪的1992年寒冬,济南民族大街农贸市场出现了一个操外地口音的清俊少年。他站在满满一车红枣后面边吆喝边招揽生意:“乐陵枣儿甜又香,煮了稀饭暖胃肠;乐陵枣儿营养高,蒸得年糕味道好!”

    矮矮的个头,憨憨的笑脸,好听的唱词,甜甜的嘴巴,集市开张不久,他的摊位前便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看到人越聚越多,少年不仅不打憷,反而更来了精神:“瞧一瞧,看一看,正宗的乐陵枣儿香又甜……先尝后买,才知好歹。”少年一口一个大娘,一口一个大姐,看到一位大爷抱着一个小孩在观望,他选了个又大又红的枣儿塞到小孩嘴里,一桩买卖立马做成了。

  仅仅一天半的时间,满满一车红枣被顾客抢购一空。而与他隔着一个摊位的中年人,一车红枣才卖了不到三分之一。当少年把挣到的1600多元交给那位卖红枣的中年人时,一场特殊的考试也算划上了句号。

  少年名叫薛兴柱,那年刚满14岁。中年卖枣人名叫薛从岐,是薛兴柱的父亲。父子俩都来自享有武术之乡美誉的河北沧州薛堂村。这年冬天,刚放寒假的薛兴柱决定辍学跟父亲外出做生意,遭到全家人反对,但薛兴柱的态度十分坚决,趁家人不备,一下把课本扔进了火炉。

  真是知子莫如父。看到从8岁就跟自己卖香油做生意的儿子态度如此决绝,薛从岐与儿子商议:“年关临近了,咱进两千斤乐陵枣去济南卖,你若卖得过我,我就同意你下学做生意去。”

  一场比试下来,儿子的经商天赋令薛从岐大喜过望。第二年开春,父子俩便开始了闯济南卖粮食的生意。

  当时沧州薛堂村有二三十人在济南民族大街的农贸市场卖杂粮。虽说不能发大财,但每年挣得“活泛钱”远比在家种地强。年轻气盛的薛兴柱跟着父亲卖了一个多月粮,便对如何进货、什么杂粮好卖、如何与不同顾客打交道弄得一清二楚。爷俩一块出摊,他卖的货总比父亲多,这不仅让薛从岐心里乐开了花,同市场卖粮的乡亲们也直夸“柱子嘴巴巧,脑子活”。

  正应了福建人常说的那句话:培养一个能考状元的儿子不算难,培养一个会做生意的儿子非常难。做生意需要的是本能与直觉,这是一种无法通过培养而获得的天赋,而薛兴柱却偏偏具备这种异禀。有天早晨,他和父亲到英雄山脚下吃早饭,没想到喝甜沫和八宝粥时,他发现姓高的摊主早餐中花生米用量较大,便主动与摊主搭讪,询问花生的用量、进价和标准,十几分钟的时间,竟与摊主谈成了每周供应150斤花生的买卖。

  人熟是一宝,全凭嘴巴巧。当时的农贸市场因为早上顾客少,卖粮食的乡亲们一般都是八点半左右才出摊,薛兴柱跟卖早餐的高大爷混熟后,每天带七八种杂粮在高大爷的摊位旁边叫卖,高大爷忙不过来时,他还顺便搭把手帮帮忙,一早上的工夫,卖杂粮的收入竟比在市场卖一上午还多。高大爷看薛兴柱眼里有活嘴巴甜,索性在自己的摊位边给他腾出了一块固定地盘。

  一天早上,薛兴柱听一个喝甜沫的大哥讲,老母亲愿喝小米粥,可他两口子上班太忙,好几天了没空去市场买小米。薛兴柱听后眼睛一亮,当即问清那人的住址,答应按市场价把上好的小米送上门,绝不多要一分钱。卖甜沫的高大爷也当即对顾客夸薛兴柱实诚,那人痛快地把机床二厂的地址告诉了他。

  早市一收摊,薛兴柱没有只带小米,而是选了七八种居家常用的杂粮去了机床二厂。等他把满满一车粮食全卖完,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的头脑里形成了:他要搬出农贸市场,专做早市和送货上门的生意,因为他在数千人居住的机床二厂宿舍收到了太多的求购信息。

  回忆那段讨生计的日子,薛兴柱印象最深的是进货难。他的父亲是老寒腿,蹬车使不上劲,从老家和北园批发市场进粮食的任务便全落在了薛兴柱身上。但他那段时间年龄小、身子单薄,从北园到英雄山又是一路上坡,即使用三轮车每次只拖运300斤粮食,回来全身依然透湿,整个人像被掏空了一般。

  艰难的日子最能磨炼人的意志。为了多赚些钱,薛兴柱仍不断给自己加码,拖运粮食的重量从300斤到400斤、500斤,最后增加到800多斤,人和车的承载力都达到了极限。短短五年的时间,他竟蹬坏了八辆三轮车!

    命运转机往往在不经意间闪现。1996年一个夏日的晚上,卖了850多斤粮食的薛兴柱兴致高涨,腰里揣着大把的钞票,他决定买点瓜子犒劳一下自己。因为每天卖完粮食回来都要经过李大哥的炒货店,那浓郁的香味让自己老是咽口水。

  没想到,昏暗的灯光下,李大哥的炒货摊依然火爆,几无行人的街上,他的摊位前依然有十几人排着队。薛兴柱排在队尾边往前挪边琢磨:李大哥的摊子每天能卖多少货?炒货的利润有多大?置办一套炒货家什得多少钱?

  “柱子,在做梦想媳妇呢?”李大哥开玩笑的声音让薛兴柱一惊,不知不觉间,已轮到他买瓜子了。“李大哥,你生意这么火,我得空学学也跟你卖瓜子吧?”“好嘞!”李大哥没在意,麻利地称好瓜子,又忙着招呼别的顾客去了。 

 

  那是一个辗转反侧的夜晚,薛兴柱把买来的瓜子递到父亲手上,自己抓了一小把边嗑边想心事:贩粮食是个苦力活,挣的都是血汗钱。如果一直这样干下去,啥时候是个头?瓜子、花生满满一麻袋也就几十斤,一经炒制利润空间就成倍地往上翻。

  薛兴柱倒下起来折腾了七八回,待一切规划步骤在头脑里成了形,第二天一大早他便起床去了天桥。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责任编辑:魏好勇
新闻关键词:创业英雄艰苦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