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科技 IPO 过会待注册 复杂关系与产能消化引关注
日前,尼龙 6 新材料生产商海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海阳科技” 或 “公司”)成功在上交所主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过会,目前已提交注册,正静待注册生效。尼龙 6 作为一种工程塑料,在汽车工业、电器产品、纺织服装、包装材料等领域应用广泛。
近年来,国内尼龙 6 产能急剧扩张,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在此背景下,海阳科技本次 IPO 募资用于扩产,未来新增产能的消化问题成为监管重点问询对象。与此同时,海阳科技第五大股东恒申集团控制的 A 股上市公司恒申新材(000782.SZ),恰恰是其主要竞争对手,海阳科技上市后如何平衡与重要股东及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备受瞩目。
上下游企业入股,关系错综复杂
据招股书披露,海阳科技的前身是泰州市帘子布厂。1993 年,经相关部门批准,该厂整体并入南化集团,而后在 2006 年进行改制分流,正式成立海阳科技。2019 年,海阳科技完成股份制改造,期间引入玲珑有限、恒申集团等上下游企业入股。2021 年第一次增资完成后,玲珑有限一跃成为海阳科技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达 10.3%;恒申集团则成为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为 7.84% 。
经股权穿透可知,玲珑有限是 A 股上市公司玲珑轮胎(601966.SH)的全资子公司,而玲珑轮胎正是海阳科技的客户。在 2021 年至 2024 年上半年(简称 “报告期内”),恒申集团始终是海阳科技的第一大供应商,为其提供生产尼龙 6 产品的关键原材料 —— 己内酰胺。以 2024 年上半年为例,海阳科技向恒申集团采购己内酰胺的金额超 10 亿元,在其采购总额中的占比高达 43%,为近几年最高。原本海阳科技与恒申集团的合作模式看似平稳,但 2024 年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Wind 信息显示,2024 年 1 月,恒申集团通过定增方式入主 A 股上市公司美达股份,随后美达股份更名为恒申新材。如今,恒申集团持有恒申新材 23.36% 的股份,恒申集团董事长陈建龙为恒申新材的实控人。回顾海阳科技的 IPO 历程,2023 年 6 月其首次递交招股书,彼时还将美达股份视为主要竞争对手之一,却未料到在 IPO 期间,美达股份被恒申集团控股。
从市场数据来看,海阳科技与恒申新材实力相当。2021 年至 2023 年,恒申新材尼龙 6 切片的国内产量市占率约 4%,海阳科技约 6%。营收构成方面,尼龙 6 切片是海阳科技的主要收入来源,报告期内其营收占比超 60%,2024 年上半年更是达到 67% 。海阳科技上市后如何妥善处理与恒申新材的竞争关系,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与此同时,海阳科技关联采购的交易对手包含恒申集团、玲珑轮胎,关联采购成本在其营业成本中的占比超 30%;关联销售的交易对手同样有恒申集团、玲珑轮胎,关联销售收入在其主营收入中的占比超 2%。海阳科技与恒申集团、玲珑轮胎之间复杂的关系引起监管关注,在 IPO 审核问询中,监管要求海阳科技的保荐机构及律师、会计师对关联交易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公允性作出说明。
行业竞争激烈,新增产能如何消化
招股书显示,海阳科技专注于尼龙 6 系列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其商业模式为从上游企业(主要是恒申集团)采购己内酰胺,进而生产出尼龙 6 切片、帘子布、尼龙 6 丝线等三大类产品,销售给巴斯夫、力伟纺织、玲珑轮胎等客户。报告期内,尼龙 6 切片、帘子布、尼龙 6 丝线的营收占比分别约为 65%、28%、7% 。2023 年,这三类产品的销售收入总计超 41 亿元,2024 年上半年也达到 27 亿元。
海阳科技称,以 2023 年度国内尼龙 6 切片产量计算,其在国内产量市场的占有率为 5.6%,且在尼龙 6 丝行业产量排名第一。然而,国内尼龙 6 行业当下竞争异常激烈。统计数据表明,2024 年中国尼龙 6 产能达 725 万吨 / 年,行业生产端正处于集中放量阶段,行业平均开工率约 77%。消费端方面,2024 年中国尼龙 6 消费量约 516 万吨,整体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海阳科技也坦言,近年来尼龙 6 行业常规产品产能扩张迅速,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另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尼龙 6 拟在建项目有 9 个,建设规模合计 203.4 万吨 / 年,预计到 2028 年,全国尼龙 6 总产能将达 928 万吨 / 年,行业开工率将降至 73%,竞争进一步激化。
从募资用途来看,海阳科技本次 IPO 拟募资 6.12 亿元,其中 2.92 亿元用于 “年产 10 万吨改性高分子新材料项目(一期)”(简称 “募投项目 1”),1.7 亿元用于 “年产 4.5 万吨高模低缩涤纶帘子布智能化技改项目”(简称 “募投项目 2”),这两个募投项目均旨在扩大产能,剩余 1.5 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对于海阳科技在行业竞争激烈背景下的逆势扩产行为,监管予以高度关注。在第二轮问询中,上交所要求海阳科技分析新增产能的消化情况。
海阳科技回应称,募投项目 1 主要用于生产改性塑料产品,当前国内高端改性塑料市场仍以进口产品为主,进口替代需求强烈;加之国内改性塑料行业规模庞大,募投项目 1 的新增产能对行业整体产能影响有限,新增产能难以消化的风险较小。募投项目 2 主要生产涤纶帘子布产品,据了解,涤纶帘子布是半钢胎的重要骨架材料,半钢胎主要应用于乘用车领域。海阳科技认为,随着国内乘用车保有量,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将带动涤纶帘子布需求上升,因此募投项目 2 新增产能无法消化的风险同样较低。
值得留意的是,海阳科技在第二轮审核问询函的回复中提及,募投项目 2 共建有 3 条生产线,截至 2024 年 6 月末,3 条生产线已全部建成,且均已采用智能化生产装置并正常投产。在这种情况下,海阳科技仍募资 1.7 亿元用于募投项目 2,其合理性受到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