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政务 | 财经 | 房产 | 文化旅游 | 新鲁商 | 健康 | 食品 | 培训 | 娱乐 | 体育 | 艺术 | 评论 | 法制 | 视频

新恒汇IPO注册生效,任志军资本运作曙光初现

2025-04-10 12:01:52 来源:泰山财经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泰山财经记者 张润邦

  历经两年筹备,新恒汇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恒汇”或“公司”)成功获得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注册批文。随着监管“绿灯”亮起,公司正式迈入资本市场倒计时阶段。

  泰山财经梳理发现,新恒汇上市历程中,现任董事长任志军扮演了关键角色。从早年主导紫光集团并购项目,到以个人负债方式入股新恒汇,他的资本运作路径为公司发展注入了重要推动力。

新恒汇IPO注册生效,任志军资本运作曙光初现

  新恒汇:集成电路赛道上的“潜力股”

  新恒汇专注于集成电路封装材料及封测服务,主要业务涵盖智能卡、蚀刻引线框架及物联网eSIM芯片封测三大板块,已逐步构建起行业竞争优势。

  招股书数据显示,公司资产总额自2021年起稳步增长,2021年至2024年6月末分别为10.13亿元、10.79亿元、11.72亿元及12.72亿元。同期,营业收入亦呈良性上行趋势,2021年为5.48亿元,2022年达6.84亿元,2023年提升至7.67亿元,2024年上半年实现4.14亿元。

  新恒汇的成立源于一场关键重组。2017年,恒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恒汇电子”)与山东凯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凯胜电子”)陷入债务危机。同年11月,相关各方达成重组协议,决定由恒汇电子与凯胜电子共同发起设立新恒汇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两家公司资产重组后的承接主体。

  初始阶段,恒汇电子持有新恒汇有限90.29%股权。2018年1月,任志军、虞仁荣及上海矽澎联合出资4.65亿元受让恒汇电子所持全部股权,完成交易后,恒汇电子退出新恒汇股东行列,转让所得主要用于偿还债务。

  此次股权转让也标志着新恒汇实际控制权的变更,陈同胜退出舞台,虞仁荣与任志军成为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

  实控人“双擎驱动”,行业背景深厚

  新恒汇现由虞仁荣与任志军共同控制。虞仁荣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直接持股31.41%,间接持股0.53%,合计持股比例为31.94%,并担任公司董事。

  虞仁荣在半导体产业深耕多年,亦为A股上市公司韦尔股份(603501.SH)的实际控制人,被誉为“中国芯片首富”。据《202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其个人财富达123亿美元,位列全球第181位;在《2024年胡润百富榜》中,以425亿元人民币排名第94位。

  任志军则在企业管理以及产业运营方面经验丰富。其曾任紫光集团执行副总裁、紫光国微(002049.SZ)副董事长兼总裁。任职紫光期间,任志军便与恒汇电子、凯胜电子建立起业务联系,紫光国微旗下子公司紫光同芯是二者的重要客户。

  在2016至2017年恒汇、凯胜陷入财务困境之际,任志军曾主导紫光同芯的收购尽调工作。虽然收购计划最终未获集团批准,但为其后续独立投资埋下伏笔。

  资本运作:“负债入局”背后的信心博弈

  收购未果,任志军选择以个人资本“入局”新恒汇。据招股书披露,其入股资金来自虞仁荣提供的1.162亿元借款,双方签订了年息12%、期限5年(最长可延3年)的协议。至最新披露日,该笔借款本金余额仍为1.16亿元,最迟还款日为2029年1月25日。

  根据协议,任志军拟在公司上市后,以分红优先偿还贷款,并在合规前提下通过大宗交易方式转让部分股权以清偿剩余款项。

  新恒汇的IPO注册生效,为任志军的还款计划带来了实际希望。然而,市场对于虞仁荣为何选择通过债权方式间接控股、而非直接持股等问题仍存疑问。

  随着新恒汇冲刺A股临门一脚,公司未来发展路径及控股层之间的协同将备受市场关注。在中国半导体产业加快国产替代步伐的背景下,新恒汇能否凭借技术积累和资本助力脱颖而出,仍需时间验证。

  

责任编辑:赵家豪
分享到:
新闻关键词: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新闻热线:0531-67753777 投稿邮箱:news@sdnews.com.cn
新闻许可:37120170003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P223W22号  电信许可:鲁B2-20240534  ICP:鲁ICP备09023214号
主办: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Copyright © 1997-2019 SD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