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商品融资新“主角”:万向资源山东杰正浮现

2014-06-11 08:50: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核心提示: 据市场消息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青岛港被调查的铜铝库存的其中一个货主是万向集团旗下的万向资源。

  朱丽娜

  21世纪经济报道 青岛港内矿产融资骗贷风波继续发酵,涉事主角陆续浮出水面。继上周青岛德诚贸易有限公司之后,中信资源(01205.HK)确认也牵涉库存调查事件。6月10日,多位市场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青岛事件很可能只是商品贸易融资的 “冰山一角”。

  中信集团旗下中信资源6月10日发布公告确认,集团的进出口商品业务有若干存放在青岛港(06198.HK)保税仓库的氧化铝和电解铜,有关调查或会影响集团。中信资源称,已于6月3日就该集团的氧化铝和电解铜向青岛法院申请并取得查封令。青岛港的有关单位已收到通知协助执行该查封令。

  “这种重复质押被发现之后,就是看谁先下手为强,不然说不清到底是谁的货。相关公司肯定第一时间去控制货权,可见风险大门正在逐步打开。”某外贸公司经理表示。

  随着事件持续发酵,涉及的公司数量及规模均可能超出市场预期。

  据市场消息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青岛港被调查的铜铝库存的其中一个货主是万向集团旗下的万向资源。

  “先下手为强”

  上述经理表示,“以前出现重复抵押的情况通常是按抵押物登记的先后顺序决定,估计因为这次事态严重,可能哪家银行先拿到法院查封令,就先把自己部分的处理了,毕竟越快处理越有利。”

  “从上周末开始,青岛港的铜铝交割就已经暂停了。”有消息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中信资源的进出口商品业务由旗下澳大利亚子公司CITIC Australia Trading Pty Limited经营,主要从其他国家采购进口铝锭、铁矿石、氧化铝和煤炭,以及从中国和其他国家采购钢铁、汽车和工业用电池和轮胎出口到澳大利亚。

  “目前,青岛港大港保税区仓库的大门关闭上锁,该仓库面积约两个足球场大小,主要存储铝锭。”有青岛当地消息人士表示。另据业内人士估计,青岛港保税区的铜库存约在5万-10万吨。

  新的主角:万向资源、山东杰正?

  据市场消息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青岛港被调查的铜铝库存的其中一个货主是万向集团旗下的万向资源。

  工商登记资料显示,万向资源有限公司于2004年5月在上海自贸区成立,法人为鲁伟鼎,注册资本6亿元,主要业务涉及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能源领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试图联络万向资源执行董事鲁伟鼎,但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而记者翻查资料发现,刚公告涉入青岛港调查事件的中信旗下澳大利亚子公司,以及传闻中的“货主”万向资源(新加坡)有限公司,都是杰正投资集团的主要客户。青岛工商局资料显示,杰正投资集团成立于2007年6月,法人为王朝,注册资本为3亿元。经营范围涵盖国际贸易、房地产投资管理、股权资产投资、电子商务四大板块。旗下拥有济南七星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江苏靖江村镇建设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山东杰正投资有限公司、山东滨海润城置业有限公司、青岛半岛致远投资有限公司、北京惠海正融投资有限公司、青岛杰诚商贸有限公司等七家控股子公司。

  其中,山东杰正投资有限公司是青岛德正资源控股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记者拨打该公司电话,一直未能取得联系。

  山东杰正旗下的商品贸易业务主要为有色金属和燃料油等大宗商品的进出口贸易。资料显示,公司主要客户均为全球大型的贸易公司,其中包括瑞士嘉能可、中信CITIC澳大利亚资源贸易有限公司、万向资源(新加坡)有限公司等。去年,杰正投资集团贸易额约3亿美元。关于是否涉入其中,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截稿前仍未收到嘉能可方面的回复。另外,公司的客户名单上还有两家公司,分别为MEGATEC、佰银资源有限公司,亦未能取得联系。

  “这就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德诚刚好比较倒霉,传到它手上出事了,”某期货公司人士表示,“德诚和德正其实就是一家公司,它自己搞了几个子公司,方便这些公司互相倒货,然后把从银行贷出来的资金投到自己旗下的一些房地产项目。”

  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报道青岛德诚贸易的法人陈基隆与德正资源集团主席陈基鸿是兄弟关系。公开资料显示,德正资源旗下公司涉及房地产、投资管理、文化投资等多个领域。

  其中,房地产恰是杰正集团的重点投资方向。网上资料显示,公司目前正在开发的项目有包括杰正大厦、济南“杰正岭寓广场”、江苏靖江“润晖国际广场”、 济南“七星谷”、 莱州市“御澜观邸”5个项目,开发建筑总面积为近70万平方米,其中2个项目即将竣工,在建项目总投资近40亿元,储备项目一个,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

  冰山一角:部分货物证实转往LME仓库

  多位市场人士都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此次青岛港事件只是中国庞大商品贸易融资市场的“冰山一角”——更多的铜库存在上海保税区,通过国内银行和外资银行做质押融资,其中重复质押的例子也广泛存在。

  根据记者了解,目前上海保税区的铜库存量在70万吨左右。

  记者从消息人士处获悉,同样位于山东的蓬莱港目前也在调查类似的仓单重复质押,“蓬莱港调查的可能涉及铝矾土。”该消息人士表示。

  高盛银行曾发表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的商品贸易融资规模高达1600亿美元,约占中国短期外债总额的31%。其中,黄金、铜和铁矿石是使用最多的融资抵押品,其他还包括大豆、棕榈油、橡胶、镍、锌和铝。

  “目前还很难估计这次事件的具体影响以及哪些公司有牵涉,但现在所有的银行和贸易商都在核查自己的风险敞口及相关损失。”LME圈内会员Sucden Financial公司董事Jeremy Goldwyn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我十分肯定一些金属已经由上海和其他港口转去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LME仓库,但目前来看无法确定具体数量。”Goldwyn指出。

  然而,有行业分析师则认为,上海地区爆发大规模商品融资风险可能性不大。“因为江浙一带之前的钢贸问题,华东甚至南方地区的银行风控和开信用证都很严格,相关的企业操作相对比较规范,相比之下,北方要宽松很多。”

  “目前各家银行都十分紧张,担心自己的相关金属融资业务会遭受一定的风险损失,涉事银行可能需要将所有的贷款额减记成损失。部分银行已经开始暂停对中国客户相应的新业务。”某外资银行大宗商品部门主管告诉记者。他表示,近年外资银行中渣打、汇丰、大华和侨丰银行的相关大宗商品融资业务都发展得十分迅速。

  外媒日前引述消息人士,表示渣打银行[微博]已暂停为中国客户提供新的金属融资服务,并且现有客户的合约到期后不再展期。对此报道,渣打银行发言人表示,正在密切关注中国青岛港口的事件进展,但拒绝说明该行是否收紧该融资项目。

  而南非标准银行是第一家公开承认蒙受损失的银行。该行旗下位于伦敦的Standard Bank Plc部门从事大宗商品交易业务,此前媒体报道工商银行(5.23, 0.06, 1.16%, 实时行情)已经收购该业务。

  “我们已经开始着手调查青岛港潜在的违规行为,并正和当地政府合作核实此事。但是目前还无法完全确定具体的损失额,”南非标准银行发言人Erik Larsen在回复记者查询时表示。

  此外,花旗银行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一定程度上花旗的客户受到了影响,花旗将密切配合相关部门、仓储企业和客户来解决问题。”

责任编辑:刘东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