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国投:做国有资本运营转型升级的“试验田”

2014-05-11 09:43:00 来源:大众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大众网济南5月10日讯(记者 马俊骥)自2005年成立,山东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根据省国资委授权,以国有资本运营为核心,以集中投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契约化方式管理实体企业、推动困难企业改革重组、搭建统一交易平台等举措,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成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转型升级的“探路者”和“试验田”。

  有进有退,国有资本集中到重要领域和产业

  “自诞生之日起,山东国投公司就承担着国企改革的重要角色,成为‘省国资委—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实体企业’三级管理体制的探路者。”5月6日,山东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李广庆这样对“转型升级话国企”采访团记者说。

  2005年,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背景下,山东省国资委成立了山东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山东国投公司),赋予其“重大产业项目投融资平台、产权交易平台、不良资产处置平台”三大职能,将原9户省管企业的国有资本划入山东国投公司运营。之后,省国资委陆续将省皮革公司、省水产集团、省丝绸集团托管给山东国投公司,由其推动改革重组并管理运营。

  “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李广庆说,在成立之初,山东国投公司就注重学习经验、借鉴先进,“我们通过对新加坡等国家和国内先进省市的学习,经过反复论证,确定了将现代金融服务业、山东省有发展潜力的空白产业等作为投资重点的战略。”李广庆说,在这一战略引领下,山东国投公司实现了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将投资集中于战略性产业:牵头省内15个市,成立省再担保集团,服务全省中小微企业发展;与德国慕尼黑再保险集团合资成立了第一家总部在山东省的全国性寿险公司;与山东大众报业集团联合成立省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共同打造山东文化产业领域的投资平台;结合我省作为海洋大省但港强航弱的实际,筹建了山东海洋投资公司和山东海运股份有限公司。

  “在进入战略性产业的同时,我们也改制退出了一批缺乏潜力的传统产业。通过有进有退,将国有资本集中到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优化了国有资本布局。”李广庆说。

  对症下药,“一企一策”推动困难企业改革重组

  作为作为国资大省,山东既有明星国有企业,也有困难国有企业。“山东国投公司作为改革改制和不良资产处置平台,对省国资委划入的困难企业,采取‘一企一策’、对症施治的办法,通过大力推动改革重组和资本运营使困难企业摆脱危机,走出困境。”李广庆说。

  为了推动困难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山东国投公司结合困难企业实际,确定发展与企业现有资源状况相适应的产业,实现困难企业扭亏脱困和长远发展,同时帮助困难企业化解债务风险,妥善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先后重组了齐鲁石化联营公司和山东皮革公司,正在实施山东省水产集团、省丝绸集团、青渔公司、省机械贸易公司、济宁外贸包装公司等相关企业的改革重组。“通过改制破产重组,清理整合各级企业32户,妥善安置员工3118人。”李广庆说。

  2005年,上市公司中鲁远洋渔业公司因经营困难和违规披露,面临退市。山东国投公司通过竞购法人股和妥善解决大股东占款问题,成功解决了其债务危机、盘活了资产、化解了退市风险,维护了中鲁渔业公司相关各方的利益。重组后的中鲁远洋渔业经营业绩良好,由2005年底累计亏损4.6亿元转为2013年盈利4322万元,市值由1.8亿港元提高到12.58亿港元,增长6倍。

  去行政化,母子公司不分上下级平等进入市场

  “在做好实体企业运营的同时,山东国投公司总部不做单纯的总部机关。总部制订各项业务的决策程序和流程规范,将其传导至实体企业,形成统一的制度文化。”山东山东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卢连兴说,总部开展股权投资及资本运营,在总部层面合理配置资本资源,实现了总部利润占整个公司的50%左右。

  山东国投公司旗下的19户实体企业,企业性质、所在行业、发展规模及阶段不同,必须分类管理。“我们经过探索,用市场手段和契约方式管理,建立了权责明晰、制度完善、流程规范、运转有序的管理模式。股东权益得以保证,实体企业散发出活力。”李广庆说,除资本和股权关系外,山东国投公司把实体企业真正当成独立市场主体,“母子公司是平等法人而不是上下级关系,尊重实体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同时,通过公开招聘、任期目标制、期权激励、混合所有制、内部市场化等多种形式,建立一支职业经理人队伍。

  9年时间,山东国投公司交出了一份成绩斐然的答卷。2005—2013年,山东国投公司总资产由83.9亿元增长到370亿元,增长3.6倍;净资产由29.8亿元增长到121亿元,增长3.1倍;年度利润总额由0.4亿元增长到9.7亿元,增长22倍。“我们承担起了国企改革三级管理体制‘探路者’的角色,已经发展成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一块试验田。”李广庆说。

责任编辑:刘东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