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航运服务产业亟待突破 山东海运攻坚“港强航弱”

2015-03-06 08:37:00 来源:大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层面首个关于海运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标志着海运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当前海运业低迷的特殊时期,《意见》的出台对提振海运信心,加快推进海洋强国和海运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记者从省交通运输厅港航局了解到,目前,我省正在制定实施意见,重点围绕优化海运船队结构、完善全球海运网络、促进海运企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加大对海运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 本报记者 郝雪莹 吴荣欣

  “严冬”亦为超越良机

  受金融危机后续影响,近年来波罗的海运价指数(BDI)平均值一直徘徊在1600-2000点之间,离盈亏点3000点还有较大差距,海运业还将继续苦熬严冬。

  山东海运业却不准备“猫冬”。

  9月23日,由山东海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对外开放,将建成以航运为主体、金融和服务等配套产业为支撑的航运产业“垂直园区”。

  “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将成为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第四代’国际航运中心业态平台,目标是成为航运服务要素集聚基地,港航大数据中心和绿色、智能化航运服务解决方案提供中心。”山东海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大为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省注册水运企业已达374家,其中国际海运企业21家357万载重吨,沿海水运企业186家301万载重吨。省交通运输厅港航局罗德亮认为:“发展最困难的时候,也正是行业重新洗牌、企业低成本进入、实施兼并重组、做大做强的利好时机。”

  “港强航弱”问题突出

  虽然近年来山东海运业发展迅速,但同时也要看到,“港强航弱”的问题比较突出。2013年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1.8亿吨,总量居全国第二,增量居全国第一;集装箱完成2076万标箱,居全国第三;相比较而言,山东海上运力仅有658万载重吨,占全国的4.7%,货运量只占全国的2.4%。

  此外,山东海运业还存在体制机制不顺、结构不合理、配套措施不完善、运营管理水平不高、核心竞争力较弱等问题。

  罗德亮认为,我省应紧紧抓住国家促进海运业发展的重大机遇,认真制定发展目标,积极制定鼓励政策,科学编制运力发展规划,通过优化运力结构、调整运输结构、深化海运企业改革、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法规等,推进海运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大力发展远洋和集装箱运输,逐步建立一支以远洋大型船舶为主,近远洋结合、大中小配套、船舶类型齐全、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现代化运输船队,不断壮大山东海上运输能力。

  由交通运输港向贸易物流港转变

  海运业不仅是一个拼设备、拼体量的硬件战场,更是一个比服务、比理念的发展前沿阵地。

  我省沿海港口生产能力已达到很高水平,青岛港位列全球第五大港,作业效率世界第一。但大港不等于强港,“肥大”不等于“强大”。目前,我省港航仍停留在装卸、运输等传统业务上,“大进大出”特征明显,航运交易、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人才交流、海事仲裁、航运咨询以及运价指数衍生品交易等高端航运服务产业方面差距大。推进港口由交通运输港向贸易物流港转变,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罗德亮说,展望海运业发展,航运交易所能提供航运交易及相关服务,是提升国际航运中心软实力的重要平台和实现现代航运服务业集聚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上海、重庆、广州、武汉、宁波、厦门等航运交易所已经组建运营。罗德亮建议,尽快组建山东航运交易所。

责任编辑:刘东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