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以增量升级打造差异化对接融入"一带一路"

2015-09-07 09:03:00 来源:经济导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国家关于“一带一路”的愿景规划的发布,明确了山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沿海港口城市将成为“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随着各地对接融入方案的陆续跟进,如何抢抓历史机遇,对接融入,成为摆在山东面前的一道紧迫课题。

  2日,山东省政协召开“推动山东更好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专题协商会,省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等共同为山东如何更好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出谋划策。

  借力境外基金

  “境外项目融资难度大,渠道窄。”山东省政协常委、烟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波有着多年的海外投资经历,在会上谈及“走出去”企业的融资问题,他深有感触。

  唐波称,境外市场一般是企业的子公司分公司,在“路带”沿线国家的时间不长,企业在当地尚未积累足够的信任,很难获得国外信贷机构的支持,尤其是民营企业,较难获得扶持资金,融资难问题突出。他建议政府成立专项基金,给予走出去企业一定的补贴。

  他还建议解决“走出去”企业在沿线信息不畅通的问题。“走出去”发现当地生产而国内稀缺的产品,当地也亟需国内物资,供求信息不畅,建议牵头成立山东省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平台。

  在山东社科院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广杰看来,“走出去”企业面临一系列问题:多数企业对外投资环境不了解,不太熟悉国际投资规则和运作方式,缺乏跨国性专业人才,驾驭国际化经营的能力弱,缺乏资金和金融类支持,融资难融资贵,信息不畅通,国际知名的咨询机构费用高。

  对此,省政协委员、山东省工程咨询副总工程师兼金融咨询部主任熊正文提出,应推进山东金融保险业发展,发展一批海外信用担保机构,发挥行业协会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作用。同时加大服务业利用外资的力度,谋划一批重点服务业项目落地实施。

  解决“走出去”企业融资难问题,他建议创新开拓国外资金使用,引导企业注重使用境外互惠的资金,境外保险基金和境外投资合作资金,伊斯兰基金协会基金,委内瑞拉基金等,广东省前几年使用了,效果很好。中国投资协会了解到,这些基金是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的途径之一。

  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财经大学当代金融研究所所长陈华表示,企业走出去风险大,建立法控体系很重要,应设立自己的产业基金。

  注重板块协作

  “由于山东省并不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区,其对接战略的定位不应是初次的平台建设,而是二次的增量升级对接,我把它称之为差异化对接。”省政协委员、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徐超丽在会上说。

  在她看来,按照国家的愿景,这次的“一带一路”愿景规划要打造的是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目前世界经济格局正处在重大调整中,而“一带一路”战略恰恰是中国抓住发展机遇的差异化开放。

  她分析说,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业资本受到一定挤压,经济便转向金融化或虚拟化。中国正处在加速工业化阶段,使得一部分产能的盈利空间也受到挤压,大部分需要在空间上进行转移。此外,资本的另一部分正在与物质资本相分离,开启了中国经济的金融化进程。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极有可能出现的是产业调整升级。

  在这样的背景下,山东该如何进行差异化对接呢?

  “山东是制造业大省,但结构转型升级难度大,这是因为山东的制造业结构偏传统。在这次战略框架中,山东处于中等发达水平。”徐超丽表示,从增量升级目标来看,山东对德国的制造技术需求明显,可以选择几条产业链与之进行合作。从扩大市场和拉动对外投资与出口层面看,山东制造业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可以通过“走出去”把现有的比较优势实现为比较利益,“产业链是差异化对接的载体,增值链是对接的目标。”

  “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山东处于重要关口和物流链建设区,沿海港口城市是支点,特别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通关一体化上,青岛、济南占绝对优势。她还建议,可以考虑布局更加完整的物流系统,造生产性服务增值链。另外,在中韩自贸区和其他双边自贸区内,山东的优势需要进一步释放。

  她表示,差异化对接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减少重复投资,避免形成新的结构问题。“路带”战略现有国家层面的投资是基础投资,硬投资多软投资少,硬投资周期长风险大,流动性差,从各省已发布的情况看,这类基础建设投资有可能产生新一轮的重复投资,山东可以在国家平台上着力布局增值项目,同时逐步扩大成熟的产业园区,投资板块一旦形成,就要注意板块协作,这是差异化布局的重要载体。(王伟)(完)

责任编辑:刘东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