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德州发了不少惠民红包

2016-02-20 18:13:00 来源:德州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51亿元是2010年的1.7倍,年均增长10.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182.8亿元是2010 年的2.5倍,年均增长20.2%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6%比2010年提高2.2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57亿元年均增长14.2%五年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156 .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亿美元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2.3倍和1.5倍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238亿元年均增长19.6%

  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

  我市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一区四基地”功能定位首次写进中央文件,对我市长远发展带来全方位、历史性的影响。出台了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实施意见和“一区四基地”实施方案,建立“1+1+6 ”工作推进机制,重点打造“2+11”产业承接平台群。与京津7个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北汽4 0万辆、奇瑞10万辆新能源汽车项目成功签约“一圈一带一区”战略纵深推进,对接融入京津冀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的格局初步形成。

  三次产业比例更优化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三次产业比例由2010年的12.7:54.3:33 调整为2015 年的10.3:49.4:40.3。2015 年粮食总产17 8 亿斤实现“十三连增”

  成功获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工业升级步伐加快,新能源、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新能源和生物产业引智试验区成功创建。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28.1%

  三产占比较2010 年提高7.3个百分点

  发展动力更强劲

  科技创新成效突出,成为全省首家“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综合试验区”。新增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66个,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05项,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4 %

  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面取消

  行政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四清单一平台”加快建设,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面取消。工商注册便利化改革效果明显,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2 8 万户,是“十一五”期末的2 倍。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农民合作社达到1.3 万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铺开。文化体制、司法体制、社会事业、社会治理、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稳步推进。

  主城区面积扩大三倍

  中心城区、县城、乡镇、新型农村社区四级城镇体系基本形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7 %,成功纳入国家首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

  中心城区扩容提质,陵县撤县设区,主城区面积达到1752平方公里,扩大3倍以上,顺利实现面积和人口“双百”目标。

  县城和示范镇建设稳步推进,3 0 万人实现就地城镇化。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成为全国第一个整建制城乡供水一体化地级市、第一个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试点城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镇村全覆盖,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九达天衢名副其实

  交通路网完善提升,京沪高铁、邯济铁路、德大铁路建成运营,石济客专开工建设,“三纵三横”的铁路运输网全面形成;德滨高速、济乐高速、大外环高速路建成通车,德上高速加快建设,县县通高速目标基本实现,公路密度全省第一。

  现代水网建设持续推进,南水北调东线德州段工程顺利竣工,德州进入双水源保障时代。

  居住环境越来越好

  生态绿网建设成效显著,林木覆盖率达到35%比“十一五”末提高5 .8 个百分点,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重点流域治理深入开展,境内主要河流水质稳定在Ⅴ类标准,荣获海河流域七省市及全国九大流域25个代表城市考核“双第一”。重点领域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在全国率先实现整建制污泥规范化处置,被评为“全国节水型社会示范区”;万元GDP 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完成。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1039元和11269元城乡收入比由2010 年的2.09:1 缩小到1.87: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民生支出占全部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80 %。城乡教育提升工程深入实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困难群众救助体系全面建立。

  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 5 .9 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9.6万人累计新建保障性住房9.6 万套(户)成功获批国家级体育产业联系点城市,民政、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妇女儿童、气象等其他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