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乘风破浪建设海洋强省 5个产业规模居全国首位
海洋强省建设,山东乘风破浪
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16.3%,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等5产业规模居全国首位
●在深海技术装备领域,蛟龙号、向阳红01、科学号以及海龙、潜龙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远海装备投入使用,有效拓展了认识海洋、开发海洋的广度和深度。
●中集来福士自主设计建造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蓝鲸2号”,成功承担了我国南海可燃冰试采任务,将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能力带入世界先进行列。
“全省上下齐抓海洋强省建设,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6.3%。截至2019年底,山东省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海洋盐业、海洋电力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5个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位。”在11月30日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十三五’成就巡礼”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上,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省海洋局局长张建东表示。
五年来,山东海洋经济综合实力继续稳居全国前列。2019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46万亿元,继续居全国第二位,同比增长9%,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5年的19.7%提高到2019年的20.5%,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6.3%。海洋经济增速均跑赢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海洋三次产业持续优化,比重由2015年的6.8:44.5:48.7优化调整为2019年的4.2:38.7:57.1,第三产业比重显著提升。
渔业养殖更深更远更绿色
“海洋牧场的建设,将山东省以往在沿海-5米以下范围的传统养殖,推到-15米以下范围的近远海区域;日照市在黄海冷水团海域养殖三文鱼,将山东省的海洋生态牧场拓展至离岸130海里,更深、更远、更绿色!”张建东说,作为国家唯一的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省份,目前山东有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项目)105处,其中国家级44处,占到全国的40%,稳居全国首位。
同时,海洋牧场正在成为海洋渔业发展新六产的综合载体。“今年7月烟台投入运营的‘耕海1号’,是全国首制智能化大型生态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采用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运营思路,可以实现渔业养殖、智慧渔业、休闲渔业、科技研发、科普教育等功能,年可接待游客5万人次以上,综合效益很可观。”张建东说。
“长岛弘祥海珍品有限公司深水智能‘长鲸1号’网箱仅需4个工作人员就能养殖1000吨成品鱼,全省涌现出的‘海工+’联动发展模式,为传统渔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郭鹏表示。据悉,目前全省已建成海上增养殖多功能管护平台48座。
港口一体化改革产生强劲动能
“今年1-10月份,依托一体化改革优势,省港口集团克服疫情冲击影响,在全国港口行业中异军突起、逆势上扬,完成货物吞吐量11.9亿吨,同比增长7.7%,其中外贸吞吐量7.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577万标箱,吞吐量增速比全国沿海港口平均增速高4.8个百分点。”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高立平表示。
山东港口发展迈进全新阶段,全省港口吞吐量居全国第二,海洋交通运输业产值规模超过1200亿元。“十三五”期间,山东省沿海港口一体化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组建了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产生了融合发展的丰厚红利和强劲动能。“‘十三五’期间,全省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速比同期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平均水平分别高2.5和0.6个百分点。其中,矿石、原油、木材等货种吞吐量位居全国沿海省份第一位,外贸吞吐量位居全国沿海省份第一位,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国沿海省份第四位。”高立平说。
山东陆海双向开放格局不断拓展。累计布局中西部地区内陆港18个,开通海铁联运班列线路69条,基本形成国际多式联运物流大通道,今年前10个月,完成海铁联运箱量175万标箱,同比增长19%,位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山东港口国际友好港达到34个,已开通集装箱航线300余条,其中外贸航线超过200条,航线数量和密度均稳居我国北方港口第一位。
海工装备制造业迈向千亿层级
“梦想号”大洋钻探船、蛟龙号和后来的“三龙探海”“蓝鲸1号”“蓝鲸2号”“深蓝1号”……一连串山东造“大国重器”,正在成为山东海洋强省建设的闪亮名片。“作为山东省海洋产业体系的新兴战略产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正在走向1000亿元层级。”张建东表示。
“十三五”期间,山东加快发展高端海工装备制造业,助力海洋开发迈向深远海,已初步建成船舶修造、海洋重工、海洋石油装备制造等三大海洋制造业基地。
在深海技术装备领域,蛟龙号、向阳红01、科学号以及海龙、潜龙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远海装备投入使用,有效拓展了认识海洋、开发海洋的广度和深度。实施第七代超深水钻井平台等关键装备制造工程,中集来福士自主设计建造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蓝鲸2号”,成功承担了我国南海可燃冰试采任务,将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能力带入世界先进行列。烟台船舶及海工装备基地已成为全球四大深水半潜式平台建造基地之一、全国五大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基地之一,国内交付的半潜式钻井平台80%在烟台制造。
“蓝色药库”蓄势待发
“管华诗院士团队自主研发的国产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GV971获批上市,成为全球第14个(中国第2个)海洋药物;‘蓝色药库’重点新药项目抗肿瘤药物BG136即将进行临床申报;一批海洋候选药物处于系统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阶段。”张建东说。
海洋蕴含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基因资源等,山东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大省,产值超过200亿元,约占全国半壁江山。“十三五”期间,山东加大海洋创新药物研发攻关力度,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中国蓝色药库开发基金”,创建山东省海洋药物制造业创新中心。青岛市打造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海藻生物制品产业基地,海藻酸盐产能全球第一;正大海尔制药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海洋药物中试基地;烟台东诚药业成为全球最大的硫酸软骨素原料生产企业,同时也是国内唯一的注射剂硫酸软骨素供应商。(王亚楠)(完)
- 聚焦中国经济三季报:主要指标恢复回稳,积极因素累积增多2022-10-26
- 2020年山东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16.48%,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连续3年全国居首2021-11-04
- 今年前三季度,山东经济发展延续稳中向好、进中提质良好态2021-10-20
- 《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报告》发布 拓展动能转换新路径2021-09-24
- 发展不唯GDP,还需用好GEP“指挥棒”2021-08-16
- 青岛上升至第13位!22座万亿之城发布“半年报”,最大黑马是......2021-07-30
- 27省份上半年GDP数据出炉 9省份增速跑赢全国2021-07-27
- 半年报显示山东消费升级,用好政策持续创新或将更进一步2021-07-27
- 27省份发布经济“半年报” 各地经济加快复苏效益提升2021-07-26
- 从“三新”经济数据看创新活力2021-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