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上升至第13位!22座万亿之城发布“半年报”,最大黑马是......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百年未有之疫情冲击,这对于所有城市都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考”。
从7月下旬起,各地相继发布了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交出了经济发展“半年报”。截至发稿时,23个GDP万亿城市(以2020年全年为准)中已有22个发布了相关数据。
作为引领中国城市“第一军团”,GDP万亿城市无疑是中国经济航船破浪前行最为强劲的引擎。
2020年上半年,23个万亿城市GDP总量达到171771.79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为37.6%;今年上半年,已经发布数据的22个万亿城市GDP总量就已经达到195770.96亿元,增长势头强劲。
22个城市中有16个城市GDP增速“跑赢”了全国(12.7%)。广州重回快速上升通道,上半年同比增速达到13.7%,比全国高出1个百分点(去年上半年比全国平均增速低1.1个百分点),半年净增2133.6亿元,比重庆多增了440亿元,一举逆转重庆,重回全国四强之列。
受疫情冲击最为严重的武汉加速“反弹”,增速达到28.6%,在全国的排名重新回到前十,超越南京、天津上升至第九位。
以往上半年表现平平的宁波,今年上半年“一反常态”,净增了1153.40亿元,一举上升3个位次,从2020年上半年的第15位上升至第12位,可谓是万亿俱乐部中最大的“黑马”。
青岛表现抢眼,上半年增速达到13.8%,比全国快了1.1个百分点,半年净增1024.48亿元,一举超过长沙和无锡,排名上升至第13位,北方第三城位置愈发牢固,同时进一步缩小了与北方第二城天津的差距。
青岛
城市间的竞争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就是退。“十四五”开局之年,各地都在奋力奔跑,力争开好局、起好步。逆境之下,最是考验一个城市的定力和智慧。开局不错的青岛,还需要再加把劲,冲刺下半程,争取一个更好的“期末考成绩”。
01
头部十强落定,广州、武汉强势“归位”
北上广深历来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一线城市,是万亿俱乐部“塔尖城市”,也是影响力超出国界的全球城市。从国内看,它们的经济体量与不少省份不相上下;从国外看,它们的经济体量甚至超过大多数经济体。
上海、北京这两座超级城市实力超群,地位难以撼动。上海历来是中国经济第一城,号称魔都,GDP排名已经连续数十年排在中国第一位,并且保持着长足的发展优势。2020年,上海GDP总量达到38700.58亿元,在亚洲仅次于东京,位列第二;在全球,稳居前十位。今年上半年,上海GDP首次突破两万亿,达到20102.53亿元,牢牢锁定第一位置。
上海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并不刻意追求经济体量。尤其是随着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推进,大批企业外迁,大量产能转移,同时被转移的还有GDP。但即便如此,北京的经济体量仍然庞大,仅次于上海,而且增速常年快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更是交出了13.4%的高增速,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GDP达到19228亿元,半年间净增3022.4亿元,这个增量超过2020年湖南省株洲市的全年GDP,可以排进全国城市前85位,甚至比上海还多增了近300亿元,位列中国城市增量榜首。
对“中国第三城”的争夺异常激烈,此前,广州长期占据第三的位置。2012年,深圳首次反超广州,上升至第三位。此后,不断扩大对广州的领先优势,至2020年,领先优势已经扩大到2561亿元。也就是说,广州与深圳之间几乎差了一个汕头。
深圳
今年上半年,深圳有所降速,仅实现了9.4%的增长,低于全国3.3个百分点。而广州一改去年以来的低迷态势,实现了13.7%的增速,GDP半年间增长了2133.6亿元,比身前的深圳多增了443亿元,比身后的重庆多增了440亿元。与深圳之间的差距从2020年上半年的1666亿元,缩小到今年上半年的1223亿元;从2020年上半年落后重庆241亿元,转为今年上半年领先重庆198亿元,从去年上半年的第五位上升至第四位。
在经历了高歌猛进的增长后,从2018年起,重庆GDP增速明显降速,2018年、2019年,增速甚至慢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重庆实现了12.8%的增速,跑赢了大盘,但无奈广州过于强悍,丢掉了第四的宝座。
苏州、成都、杭州紧随重庆之后,分列6-8位,苏州领先成都1000亿元,成都领先杭州近1000亿元,三者之间的竞争格局与排名短期内不会改变。
熟悉的武汉又回来了。受疫情影响,武汉经济在2020年上半年出现断崖式下跌,降幅高达19.5%。去年下半年起,武汉经济开始企稳回升,2020年全年降幅收窄至-4.7%。今年上半年,延续了强势复苏的势头,不仅一举转正,还实现了28.6%的高速增长。由此,武汉也一举超越南京和天津,重回前十,排名第九位。
武汉
十强城市是高手中的高手,历来是中国城市学习的榜样,它们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中国经济的高度,期待它们有更好的表现。
02
腰部五城调整,宁波青岛上升,无锡长沙下滑
在万亿俱乐部“腰部”,宁波、青岛、无锡、长沙、郑州五城实力相当,相互间的差距很小,竞争异常胶着,排名有上有下。
2020年上半年,五城GDP都在5500亿元左右,长沙为5621.21亿元,无锡为5516.32亿元,青岛为5514.73亿元,宁波为5487.20亿元,郑州5459.6亿元,分列第12-16位。
今年上半年,五城中宁波表现最为抢眼,GDP半年间净增1153.4亿元,增量位列五城首位。要知道,在宁波过往年份中,只有2017年和2018年全年GDP增量超过1000亿元,分别为1174亿元和1047亿元。也就是说,宁波今年仅用半年时间,就追平了历史上全年最好增量。藉此,宁波在五城中的排名从2020年上半年的第四位,一举上升至第一位。
在五城中,宁波的工业实力最为强劲,被誉为“工业波”。宁波能够稳居城市前排,此番能实现超越,靠的就是强大的工业经济。上半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7.4%,拉动GDP增长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6%;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量达585亿元,对GDP总量拉动作用突出。
青岛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今年上半年,青岛市生产总值为6539.21亿元,从2020年上半年落后无锡1.59亿元,到2021年上半年领先无锡40亿元,成功实现反超;领先郑州的优势从2020年上半年的55.13亿元,扩大到2021年上半年的224.31亿元,青岛作为“北方第三城”的地位进一步牢固;同时与北方第二城天津的差距由2020年上半年的794.55亿元,缩小到2021年上半年的770.04亿元,差距进一步缩小。
13.8%这个增速也值得一提:分别快于全国(12.7%)、全省(12.8%)1.1个和1个百分点,在已经公布数据的22座万亿之城中排在武汉(28.6%)、佛山(17.3%)、苏州(14.0%)之后,列第4位,位列北方地区第一位。
青岛之所以能够实现逆势增长,并成功进位,得益于工业的强势回归,以及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的全面恢复。但也要看到,在五城中,青岛的工业实力还不够强,增速还不够快,还需要继续努力。
在五城中,无锡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既不是计划单列城市,不是副省级城市,也不是省会城市,而是普普通通的地级市,但无锡的实力和表现都配得上一流城市。
无锡
今年上半年,无锡实现生产总值6499.21亿元,同比增长13.7%,总量在五城中位列第三位,增速位列第二位。上半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258.95亿元,同比增长28.6%;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72.68亿元,同比增长21.4%,这一增速相当惊人。如果能延续这一超高增速,无锡一定可以拿到一个更好的“年终成绩”。
中部城市长沙和郑州增速有所放缓。今年上半年,长沙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65.76亿元,同比增长11.5%,增速低于全国1.2个百分点;郑州实现生产总值6314.9亿元,同比增长12.5%,低于全国0.2个百分点。
长沙
增速的放缓,使得长沙在五城中的排名从2020年上半年的第一名,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第4位。郑州与其他四城的差距也在进一步拉开。
当然,从总体看,五城仍在一个实力区间,谁上谁下,都有可能,关键还要看下半年的表现。
03
新晋级六城胶着,格局不明朗
“万亿俱乐部”几乎每年都有新成员加入。2020年,泉州、济南、合肥、南通、西安、福州六城GDP成功突破万亿元,携手晋级。
今年以来,六城表现如何?截至发稿时,除济南外,其余五城都已发布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
其中,合肥势头最为强劲。今年上半年,合肥实现生产总值5203.46亿元,在五城中位列第三位,较2020年上半年提升两个位次;同比增长13.6%,增速在五城中位列第一位。
从GDP的增速来看,过去十年,合肥的累计增速达到272%,是中国成长最快的城市之一。“万亿新城”合肥的亮相,惊艳非常,媒体给合肥贴上了“最牛风投机构”的标签。
合肥
但合肥绝不是“赌城”,有今天,靠的不是赌。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曾表示,“准确地说,我们不是‘风投’,是‘产投’;靠的不是赌博,是拼搏。因为,赌博是有今天没明天,拼搏才是抓今天赢明天。”
合肥是一座视创新如生命、把创新当使命、抓创新像拼命的城市。合肥已经集聚了一大批“国之重器”的大科学装置、一大批科学家,成功跻身国家四大综合性科学中心之一,现在在合肥服务的“两院”院士已经达到135人。有创新做后盾,用拼搏开创未来,合肥的表现令人期待。
位列五城榜首的南通,上半年完成生产总值 5483.17亿元,增长13.3%。南通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2020年南通地区生产总值成功突破万亿,成为继苏州、南京、无锡之后江苏第四个万亿城市,在全国大中城市位列第21位,在地级市中位列第8位。
南通
相较于其他万亿城市,南通显得低调很多,更多依靠的是产业基础,特别是造船业、纺织业、建筑业等基础扎实的传统产业。南通与上海隔江相望,如果能抓住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与上海进行深度融合,积极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和资本转移等,利用上海溢出效应壮大自己,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一定可以实现更好的发展。
西安的表现有些令人意外。今年上半年,西安市生产总值5099.62亿元,同比增长7.8%,比全国低了近5个百分点,在所有已经发布数据的22个万亿之城中排名垫底。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在西安近10年间,还是第一次。
西安
作为西部重镇,长期以来,因为经济实力不强,西安在国家经济版图中的位置感很弱。2020年GDP成功突破万亿,成为最后一个迈入“万亿俱乐部”的国家中心城市。一路高歌猛进的西安,今年上半年突然“失速”,值得反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关注别人,分析得与失,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一个个体,一个城市进步的阶梯。
对照前排城市,青岛要积极寻标对标,要多检视,多反思,才能更加客观地看待当前的自己,避免走弯路。
- 聚焦中国经济三季报:主要指标恢复回稳,积极因素累积增多2022-10-26
- 2020年山东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16.48%,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连续3年全国居首2021-11-04
- 今年前三季度,山东经济发展延续稳中向好、进中提质良好态2021-10-20
- 《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报告》发布 拓展动能转换新路径2021-09-24
- 发展不唯GDP,还需用好GEP“指挥棒”2021-08-16
- 27省份上半年GDP数据出炉 9省份增速跑赢全国2021-07-27
- 半年报显示山东消费升级,用好政策持续创新或将更进一步2021-07-27
- 27省份发布经济“半年报” 各地经济加快复苏效益提升2021-07-26
- 从“三新”经济数据看创新活力2021-07-19
- 融入国家战略,“龙头”带动开新局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