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就地消费”的热与冷
在“限流、预约、错峰”等疫情防控机制保障下,近距离、高频次出游成为假期新变化,过去走马观花的“一日游”“二日游”,升级为更讲究品质和舒适度的“微度假”模式。从与旅游从业者的交流中也可以看出,游客的心态正逐渐发生改变,需要以理性和新的视角看待市场数据的“冷”与“热”,而不必再以传统思维去幻想报复性消费或反弹式发展
□ 刘英
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就地消费”成为假日经济“大数据”最浓重的部分:零售餐饮、电影票房、文娱演出、城市新景点……随着多地响应“就地过节”倡议,“微度假”兴起,周边游火热,实体商业活力回升,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假日消费呈现新趋势。
国庆假期,山东各地文旅消费持续升温,济南、青岛两大城市群“群主”消费活力更加凸显:10月1日至7日,济南市高速公路小型客车通行量近270万辆,比疫情前2019年同期增长35.1%,自驾车辆中,省会经济圈内客流占来济游客的70%以上。青岛辖区高速公路日均驶入和驶出车辆均在60万辆左右,七天共接待游客58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0亿元,实现双增长。
在“限流、预约、错峰”等疫情防控机制保障下,说走就走的“轻旅游”、乡村民宿的“微度假”悄然兴起。10月1日,携程发布数据显示,当日下单量比去年实现双位数增长,其中省内游订单占一半以上。飞猪旅行统计,各地周边游预定环比涨幅超380%。近距离、高频次出游成为假期新变化,过去走马观花的“一日游”“二日游”,升级为更讲究品质和舒适度的“微度假”模式。
今年“十一”假期中,红色旅游、研学旅游和博物馆旅游很受欢迎,“新国潮”“沂蒙四季”“铁道游击队”等红色主题项目“上新”,助力济南、临沂、枣庄多个景点、展馆成为“网红”。飞猪平台上,博物馆、非遗及相关商品订单量环比涨幅超15倍。一些年轻背包客表示,旅游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假期中的学习和成长方式。
与火爆的旅游人气相比,业内更看重“就地消费”的含金量。据文化和旅游部综合测算,10月1日至7日,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15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减少1.5%,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0.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890.61亿元,同比减少4.7%,恢复至疫前同期的59.9%。有分析认为,以数据对比现实中的“人从众”,人们“就地消费”的热情大多投向了本地免费开放街区和公园以及餐饮、文化娱乐等,真正的“旅游消费”热情还未恢复。
从与旅游从业者的交流中也可以看出,游客的心态正逐渐发生改变,更需要以理性和新的视角,去看待市场数据的“冷”与“热”,而不必再以传统思维去幻想报复性消费或反弹式发展。真正需要研究的,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和旅游格局大变化的背景之下,如何形成新的思路和应对措施。
应该看到,当旅游不只意味着游乐休闲,还意味着个人发展时,它能拓展的业态和形式更多,也为旅游业转型升级带来机遇。“旅游+”的文章,还有更广阔的领域尚未破冰,蕴藏巨大的市场潜力。比如,据测算,休闲海钓活动拉动的消费总额是所钓鱼品价值的三倍。美国的休闲渔业总产值达到了400亿美元,依托海洋捕捞业,“一根鱼竿”可以钓起一个千亿级的产业。
山东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不仅拥有3300公里的海岸线,还是海岛大省,管辖海域共有海岛589个,拥有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44处,占到了全国的40%,威海是全国鱼竿生产销售基地……自然资源、旅游装备一应俱全,如何让更多喜欢垂钓的人到山东来钓鱼?从品牌培育、培育产品体系到宣传推介,都需要下一定功夫。
类似的“加法”,我们还能做很多。也许“人从众”没有带来预期的效益,但低谷期中也蕴含着无限机遇。
□ 刘英
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就地消费”成为假日经济“大数据”最浓重的部分:零售餐饮、电影票房、文娱演出、城市新景点……随着多地响应“就地过节”倡议,“微度假”兴起,周边游火热,实体商业活力回升,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假日消费呈现新趋势。
国庆假期,山东各地文旅消费持续升温,济南、青岛两大城市群“群主”消费活力更加凸显:10月1日至7日,济南市高速公路小型客车通行量近270万辆,比疫情前2019年同期增长35.1%,自驾车辆中,省会经济圈内客流占来济游客的70%以上。青岛辖区高速公路日均驶入和驶出车辆均在60万辆左右,七天共接待游客58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0亿元,实现双增长。
在“限流、预约、错峰”等疫情防控机制保障下,说走就走的“轻旅游”、乡村民宿的“微度假”悄然兴起。10月1日,携程发布数据显示,当日下单量比去年实现双位数增长,其中省内游订单占一半以上。飞猪旅行统计,各地周边游预定环比涨幅超380%。近距离、高频次出游成为假期新变化,过去走马观花的“一日游”“二日游”,升级为更讲究品质和舒适度的“微度假”模式。
今年“十一”假期中,红色旅游、研学旅游和博物馆旅游很受欢迎,“新国潮”“沂蒙四季”“铁道游击队”等红色主题项目“上新”,助力济南、临沂、枣庄多个景点、展馆成为“网红”。飞猪平台上,博物馆、非遗及相关商品订单量环比涨幅超15倍。一些年轻背包客表示,旅游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假期中的学习和成长方式。
与火爆的旅游人气相比,业内更看重“就地消费”的含金量。据文化和旅游部综合测算,10月1日至7日,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15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减少1.5%,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0.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890.61亿元,同比减少4.7%,恢复至疫前同期的59.9%。有分析认为,以数据对比现实中的“人从众”,人们“就地消费”的热情大多投向了本地免费开放街区和公园以及餐饮、文化娱乐等,真正的“旅游消费”热情还未恢复。
从与旅游从业者的交流中也可以看出,游客的心态正逐渐发生改变,更需要以理性和新的视角,去看待市场数据的“冷”与“热”,而不必再以传统思维去幻想报复性消费或反弹式发展。真正需要研究的,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和旅游格局大变化的背景之下,如何形成新的思路和应对措施。
应该看到,当旅游不只意味着游乐休闲,还意味着个人发展时,它能拓展的业态和形式更多,也为旅游业转型升级带来机遇。“旅游+”的文章,还有更广阔的领域尚未破冰,蕴藏巨大的市场潜力。比如,据测算,休闲海钓活动拉动的消费总额是所钓鱼品价值的三倍。美国的休闲渔业总产值达到了400亿美元,依托海洋捕捞业,“一根鱼竿”可以钓起一个千亿级的产业。
山东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不仅拥有3300公里的海岸线,还是海岛大省,管辖海域共有海岛589个,拥有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44处,占到了全国的40%,威海是全国鱼竿生产销售基地……自然资源、旅游装备一应俱全,如何让更多喜欢垂钓的人到山东来钓鱼?从品牌培育、培育产品体系到宣传推介,都需要下一定功夫。
类似的“加法”,我们还能做很多。也许“人从众”没有带来预期的效益,但低谷期中也蕴含着无限机遇。
责任编辑:吴奕萱
- 山东省消协发布“五一”假期购物消费提示2024-04-26
- 春光渐浓,外摆经济与城市烟火气同步“升温”2024-04-16
- 打开消费空间 激活消费潜力2023-12-07
- 马上消费金融盈利“密码”:超额利差助推业绩大增130.48%2023-09-04
- “猪茅”牧原股份:半年报减亏 存货增至420亿2023-08-18
- 优场景拓空间,山东消费复苏加快脚步2023-03-29
- 3.15避坑指南!房屋装修、家电维修、儿童食品哪些是你曾经受过的伤?2023-03-15
- 聚焦315|提振消费信心,我们在行动!2023-03-09
- 聊城一国企10%股权待转让:去年营收上亿,曾因未履行法定义务被限高消费2023-01-05
- 国庆假期,洗鞋机销售额暴增700%!什么情况?202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