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党建强根基 乡村振兴谋新局 ——省委选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牡丹区工作队工作纪实

2022-01-24 15:53:21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月24日讯 “工作队的同志们来到我们村后,一直和我们吃住在一起,大事小情都积极出谋划策,及时给予帮助。在他们的带动下,村里的组织生活更规范了,党员们干劲也足了。”每每聊到村里的省委选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组队员们,牡丹区何楼街道崔寨村的党支部书记崔以华都是赞不绝口。

  2020年10月,省委选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正式进驻牡丹区。来自省市区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160名工作队员,深入32个村开展帮扶工作。一年来,他们扎根基层,主动作为,扎实苦干,倾力打造坚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积极推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着力激发产业发展创新活力,用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为实现乡村振兴织就了一张“强基网”。

 建章立制凝聚思想共识

  为使帮扶工作更快落地见效,牡丹区总队坚持让制度和纪律先行。入驻后第一时间研究制定了《牡丹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工作手册》,严格执行请销假管理、工作每周报、双周调度会等配套制度,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坚持强化学习教育,结合主题党日多次开展以产业建设、乡村治理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利用驻地红色资源开展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激励队员履职担当。举办驻牡丹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村(社区)“两委”换届暨党史学习教育培训班,通过党史教育培训、换届工作培训、集中交流研讨等方式,工作开展夯实了思想理论基础。

  在召开的“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推进会上,驻牡丹区总队队长、山东省自然资源厅机关纪委书记陈家爱强调,全体队员要明确定位,准确把握“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的职责任务,当好党的政策“宣传队”、农村党建“施工队”、乡村治理“推进队”、为民办事“服务队”,树立好选派干部的良好形象。

  立足村情统筹谋划布局

  牡丹区工作队以“两委”换届为抓手,着力帮助驻地党委政府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选好“领头雁”。队员们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深入调研摸底,换届期间先后组织开展3轮督导、20余场座谈会,同500余名村民进行了谈话。换届后,32个帮扶村除机关下派、遴选的支部书记之外,年龄学历结构实现“一降一升”,原本问题村、困难村的班子实力得到大幅提升。同时,工作队着眼各村的可持续发展,帮助新任班子制定五年任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方面迅速打开了工作新局面。工作队还同步规范了各村重大决策“四议两公开”、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等制度运行,提升了乡村治理的规范化水平。

  “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问题整改是工作队的重点任务,必须毫不放松抓好临时过渡房安全与未建成安置区建设,让村民按时回迁,高高兴兴地搬进新家。”陈家爱说。为保障临时过渡房居住安全和群众生活生产,工作队逐户走访宣传用电、防火等安全知识,发放防汛、取暖等生活物资。截至今年6月28日,牡丹区存量临时过渡房全部清零。对于未建成安置区的建设问题,工作队员们积极协调省、市主管部门,通过多方努力将制约安置区开工的因素顺利解决。同时,工作队探索安置工程监督新模式,推选村民成立安置工程监督小组,全程监管工程建设,切实将安置区建设打造成“安心工程”,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乡风文明更加和谐。

  发展产业助力富民强村

  “藤椅编织这个活真不错,既不耽误家务,还能增加一笔收入。”何楼街道办事处村民刘英高兴地说。今年初,工作队和该街道郭湾工作组多次协商对接,成功引入了藤椅编织项目,解决了留守妇女照顾家人和外出挣钱“两头难”的问题。

  牡丹区工作队组建起专业人才志愿服务队,因地制宜,因村而异,科学谋划产业发展。充分利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政策,积极争取涉农帮扶资金,工作队全盘谋划,科学论证,制定了110条项目规划,其中,温室大棚、光伏发电、专业合作社、扶贫车间、特色养殖等产业发展项目44个,目前已有12个项目开工建设,将成为村民致富、集体增收和提速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以前,我们谁也没想过这屋顶上还能发展产业。”李村镇王胜屯村党支部书记张自斌说,“为解决缺少建设用地的难题,工作组广泛了解调研,最终提出在扶贫车间顶棚建设光伏发电项目的举措,现在已进入施工阶段,建成后能增加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

  同时,工作队员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坚持“走村入户”常态化、制度化,主动解决村民的急难愁盼等问题,让226名群众实现当地就业,帮助新建、改建农村综合服务设施10余处,解决灌溉困难田地940亩,协助硬化绿化村内胡同、地面2.4万平方米,推动建设生活污水处理项目7个。一件件民生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里,赢得了村民的交口称赞。(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杨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