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频道 > 银行 > 正文

农商行半数理财靠委外投资 起步晚自身水平薄弱

2016-11-21 09:05:00 来源:北京商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在资产荒持续的大背景下,银行理财业务争夺日趋激烈,部分发展起步较晚、自身水平薄弱的农村金融机构委外动力强劲。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农村金融机构近半数理财资金选择委托外部渠道进行投资,是委托外部渠道进行投资占比最多的机构类别。

  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约为27.1万亿元,较2015年末的存续规模23.67万亿元增长了14.49%。普益标准研究员林富美指出,“根据三季度末银行存续数据,并假设银行资产等级相同的银行具有相同的委外资金占比(委外资金/理财资金),我们估测出银行理财资金中委托外部投资的金额约为3.46万亿元,占总存续规模的12.77%”。其中,国有银行有约8.03%的理财资金委托外部机构进行投资;股份制银行委外占比约为9.73%,但其委外存续规模在所有银行类型中最高,达1万亿元以上;城市商业银行,委外占其总存续规模的比例约为24.86%;农村金融机构的理财资金选择委托外部渠道进行投资资金的比重约为49.68%。

  委外业务的起源是由于近年来城商行和农商行的理财、自营资金规模快速增长,而团队自身投资水平无法匹配,委托外部投资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资产配置渠道。但委外业务的快速增长也暗藏风险,许多中小银行的理财都是刚兑的,然而他们购买的同业理财或委外却并不都是刚兑的,一旦市场调整,银行委外很可能无法实现收益目标 ,甚至会出现亏损。然而,受经营压力、抗风险能力以及人才吸引力的影响,对于许多中小银行特别是一些区域性的农商行、农信社,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债券委外投资仍然是资产配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委外业务的风险防范不容小觑。

  中金公司分析师张继强认为,委外模式是债市公认风险点之外的风险所在。理财和银行自营大量将资金委外,试图将业绩压力转移。委外及投顾通过定制化服务确实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但在这一过程中,杠杆和信用风险偏好往往得到放大。一旦未来信用事件增多,不少产品的底层资产受损,业绩不达预期,会否引发流动性风险值得思考和警惕。

  5月中旬,有消息称银监会近期向部分商业银行进行窗口指导,要求其停止新发分级型理财产品,银监会此举主要是针对近期委外资金加杠杆入债市,同时也是为了避免债市利益输送问题出现。今年10月,市场流传,从今年三季度起将表外理财资金运用项目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广义信贷”测算。对于广义信贷的统计范围,在原有各项贷款、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买入返售资产、存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款项五个项目基础上,增加表外理财资金运用项目。

  分析人士认为,监管部门压缩影子银行规模、严禁理财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等领域的态度已相当明确。不过,无论是银行表内还是表外资金,无非是投向金融和实体两大领域,在实体经济需求不振,同时房地产调控升级带来未来房贷收缩的情况下,银行整体投向金融市场的占比预计仍将持续上行,而受困于投研能力的限制等,委外仍是银行的重要选择。

责任编辑: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