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银行去年发行3380亿二级资本债 切走七成“蛋糕”
经历连续两年的规模下滑后,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在2017年重现火爆。
数据显示,2017年合计有96家商业银行完成4804.23亿元二级资本债发行,发行总额同比增长111.31%。从发行人结构看,8家全国性银行(含国有大行、股份行和邮储银行)发行占比高达70%,与2015年、2016年中小银行二级资本债放量不同。
一位华东城商行计财部负责人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2017年大行二级资本债发行较多,一方面是与二级资本债本身的优势特点有关,更重要的还是大行对资本补充的需求。这不仅是业务扩张、增厚拨备的需要,还是2011年~2012年大行集中发行的不合格二级资本工具成本较高、递减规模较大而被提前赎回,进而带来资本补充的需要。
发行总额同比倍增
自2013年初《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简称“资本新规”)实施以来,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发行总额在2014~2017年间呈现“V”形走势。其中2014年、2017年发行总额分别达3448.5亿元、4804.23亿元,2015年和2016年发行总额则分别只有2698.63亿元和2273.5亿元。
2014年的发行高峰,与资本新规的实施有着直接关系。新规实施后,此前银行发行的不含减记或转股条款的次级债被认定是不合格的二级资本,需要实施新老划断:2013年1月1日后发行的不合格资本工具不再计入监管资本,在此之前发行的此类次级债则可计入监管资本,但是要按年递减10%。
2013年就是这些次级债递减的第一年,这意味着即使不考虑新增资产带来的资本消耗,要保持资本充足率不下降,银行也需进行相应资本补充。因此,在2013年7月首笔减记型二级资本工具发行后,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也于随后的2014年迎来发行高峰。
从发行人结构看,2014年和2017年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的火爆发行,与全国性银行的积极参与有直接关系,其所发行的二级资本债分别占当年发行总额的80.79%和70.35%。2015~2016年,大行参与少,中小银行参与多,二级资本债发行金额连续两年缩水。数据显示,2015~2016年中小银行发行的二级资本债分别占当年发行总额的48%和56%,凸显中小银行补充二级资本的紧迫性。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以来,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发行只数基本保持每年40%~50%的速度递增。“根本原因在于银行加大核销不良的力度以及规模扩张带来的资本压力。”一家华东农商行董秘认为,“不容忽视的还包括2016年8月以来审批流程放松的因素。在这之前,发行人要分别向银监和人行进行发行申报,但流程放松后银监和人行可以并审,极大缩短了审核时间。”
全国性银行占比七成
在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年度发行规模的变化中,大型银行和股份行是否参与起到主要因素。2014年,受资本新规带来的不合格二级资本工具减计影响,五大行和9家股份行合计完成2786亿元二级资本债发行,占当年发行总额的八成。
不过,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及上市银行发行优先股试点的启动,全国性银行资本补充工具的需求转向,使得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在随后两年连续下滑,此时的二级资本债发行人以中小银行为主。
据记者统计,2014年底至2016年间共有15家上市银行合计完成约6000亿元的境内外优先股融资计划,其中包括5家国有大行和7家股份行。这极大分流了这些银行对二级资本债的发行需求。中小银行由于信贷规模扩张造成资本消耗过快和自身融资渠道有限,带来了二级资本债的井喷式发行,2015~2016年发行占比分别为48%和56%。
2017年,全国性银行重新成为二级资本债发行主力军,去年合计有8家全国性银行完成3380亿元二级资本债发行,占比七成。
前述华东城商行计财部负责人表示,去年大行二级资本债发行较多,一方面是与二级资本债本身的特点有关,包括对短期资本的补充、不影响股权结构、大行二级资本债发行成本低等,更重要的则是大行对资本补充的需求。“这不仅包括业务扩张、增厚拨备的需要,还包括2011年~2012年大行集中发行的不合格二级资本工具发行利率较高、递减规模较大而被提前赎回,进而带来的资本补充需要。”
- 首批发行永续债城商行呼之欲出2019-11-08
- 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数量与效率并重2019-10-09
- 政策力挺 银行年中再迎“补血潮”2019-08-07
- 农业银行1200亿元 二级资本债发行圆满收官2019-04-12
- 银行补资本如火如荼 宽信用前景柳暗花明2019-04-10
- 数十家银行多渠道补血 工具创新仍有空间2019-03-21
- 13家上市银行今年已筹谋再融资5681亿元2019-03-05
- 年终大考逼近 银行密集补血2018-10-15
- 大行千亿融资二度来袭 上市银行“补血”潮或将持续2018-09-18
- 上市银行再融资环境生变 转债亦存定价之忧2018-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