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对公信贷结构 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中国银行业协会7月11日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简称《报告》)显示,在严监管背景下,银行业金融机构逐步回归本源,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公司贷款业务稳步增长。
其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速逐步回升,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提升,贷款结构进一步优化。
具体来看,截至2017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对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发放境内贷款81.02万亿元,同比增长8.79%,增速较2016年上升0.5个百分点,占总贷款的比重为66.31%,仍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资金的主要投向。
从反映企业信贷需求状况的重要指标——企业中长期贷款来看,截至2017年末,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中长期贷款余额45.9万亿元,同比增长15.9%,增速比2016年末高4.8个百分点,占全部对公贷款的比重为56.65%。
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正在主动调整业务经营模式,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小微、“三农”等国家战略及普惠金融领域的支持,贷款结构进一步优化。
截至2017年末,基础设施行业贷款同比增长15.7%,21家主要银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同比增长10.1%,其中,5家大型商业银行发挥了排头兵作用。
此外,银行业金融机构正在主动矫正过往模式下的部分金融资源配置扭曲,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压缩对过剩产能等领域的信贷投放。据统计,中国农业银行已对钢铁、煤炭等13个高风险和产能过剩行业实施限额管理,2017年全年共压降信贷1814亿元。
“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有针对性的金融支持,随着严监管政策深入推进,表内信贷业务仍将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的重点和方向。”银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对公信贷业务可从信贷结构、客户管理、模式创新、产品创新、风险防控5方面入手,进一步做精做细做实,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其中,重点要优化对公信贷结构、提升资金使用效率,2018年,“回归本源、专注主业”仍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的标准。一是要紧跟国家战略,继续加大对国家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二是要布局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助力产业升级,可聚焦中高端消费、现代服务、科技信息、先进制造、绿色环保等;三是对接精准脱贫,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向贫困地区进一步延伸服务网络,支持深度贫困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重视培育“造血”功能;四是布局绿色金融,可借助发行绿色债权、设立绿色发展基金、丰富绿色信贷产品等方式,提升绿色金融综合化服务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指出,目前银行对于对公客户的开发深度仍有不足,对企业需求的挖掘和理解不够深入。建议银行科学制定项目、客户准入退出标准,针对某一个企业,要将服务触角延伸至供应链上下游等生态圈,开展分群管理。
此外,为顺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业态轻型化发展的趋势,部分商业银行可根据自身业务特征和经营模式,以“轻型银行”为转型方向。具体来看,一是将部分企业信贷业务转向交易银行、投资银行等领域,实现信贷业务、投行业务一体化,把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兼并重组机遇和资本市场业务机会;二是精细化发展金融科技,逐步完成对信贷业务的信息技术化改造,实现符合条件的部分企业信贷业务平台化运作,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 金融服务制造业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银保监会召开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座谈会2019-11-25
- 银行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实体企业获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2019-08-09
- 银行体系结构持续优化 五大行资产占比37%2019-08-07
- 银保监会五招降小微企业融资附加费用2019-04-28
- 第四季度银行业处理177亿笔移动支付业务 同比增79%2019-03-25
- 多地银保监局数据“官宣” 银行业资产质量改善2019-03-05
- 逐步在监管规则中嵌入反洗钱监管要求2019-02-22
- 银保监会:三季度银行资产负债“双升”2018-11-20
- 央行加大金融机构反洗钱监管力度2018-11-14
- 银保监会:银行对民企贷款不能简单“一刀切”2018-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