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速期鲁企降薪求效 缩经营成本已成大多数鲁企选择

2014-11-07 08:09:00 来源:经济导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在山东钢铁(600022)董事长任浩看来,主业连年亏损的山东钢铁集团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期,“如果人员成本降不下来,公司前景就要出问题。”消息显示,9月份以后,该集团内部科级以上干部,工资已下调20%到50%,管理层同比8月份更是降薪50%之多。

  今年业绩增速呈现下滑势头的鲁股公司,也纷纷凑起了热闹,在工资开支上开始做文章。

  据经济导报记者统计,今年前3季度,152家上市鲁股公司中,有43家“应付工资”一项较去年同期下降,占比近三成,其中包括以山东黄金(600547)、青岛啤酒(600600)、青岛海尔(600690)等领衔的大型企业,以及以保龄宝(002286)、积成电子(002339)等为代表的民企新锐。

  值得注意的是,鲁股公司“应付工资”的同比增减,并未完全与公司业绩挂钩,对于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的影响,有的是雪中送炭,有的则是锦上添花。但不可否认的是,压缩经营成本已成为大多数鲁股公司的共同选择。

  一石击水

  作为山东省国资委旗下的第一大国企,山东钢铁集团的裁员和降薪传言犹如一石击水。

  消息称,山东钢铁集团将执行更为严格的工资绩效考核标准。根据亏损、盈利以及能否完成目标为参照,未能完成绩效考核的管理人员,收入将被扣除30%至50%,职工也不例外。

  其背景是,今年前3季度,山东钢铁净利润亏损9.91亿元,净利同比降幅达672.68%。此外,连续亏损之下,山东钢铁集团的资产状况也不乐观。大公国际的评级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3年,山东钢铁集团资产负债率由最初的72.45%上升至79.46%。截至2014年3月,其资产负债率达到79.75%。

  去年年底,山东钢铁通过公开挂牌方式出售所持有的济钢集团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80%股权和莱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100%股权,使得2012年亏损38亿元、2013年前3季度继续亏损逾亿元的山东钢铁,去年全年实现扭亏为盈。

  时至今年,亏损面较去年有所扩大的山东钢铁,为实现业绩反转,使出的“撒手锏”之一便是压缩人员开支,节省经营成本。

  不过,在湖北某大型钢铁企业办公室负责人李运明看来,今年以来钢材需求增长乏力,这种情况在一段时间内将成为钢铁行业的常态。“需求增速下滑已经成为事实,随着房地产行业的深入调整,投资下降导致的钢铁需求将进一步下降。因此,钢铁企业必须从根本上寻找亏损原因,转型升级,提升盈利能力。”

  决定性作用

  据导报记者统计,与山东钢铁相似,因业绩下滑而立减“应付工资”款项的鲁股公司不在少数。

  主营煤矿顶板安全监测设备、矿山灾害防治材料及其他矿用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和销售的尤洛卡(300099),受煤炭行业形势进一步下滑影响,前3季度实现净利润1277.56万元,同比下滑76.60%。同时,投资增加,利息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减少;单轨吊等项目持续投入,本期未产生收入等因素,均为尤洛卡的业绩蒙上了阴影。

  在积极对多个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和项目进行考察和论证,争取外延式发展的同时,公司也大幅缩减经营成本。其三季报显示,公司前3季度应付工资为99.35万元,相较去年同期的119.34万元缩减19.99万元,降幅近二成。

  iFinD数据显示,今年前3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19.67%的保龄宝,也将其应付工资由去年前3季度的961.81万元压缩至今年的714.66万元,下降幅度近三成。

  鲁抗医药(600789)前3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53.75%,其应付工资较去年同期也大幅缩减1006.25万元至3825.86万元。

  房地产主业深陷泥沼的新潮实业(600777),更是将其前3季度应付工资由去年同期的2177.22万元,大幅缩减至208.67万元,幅度超九成,令人咋舌。而对比公司前3季度-3070.16万元的净利润,减薪发挥的决定性作用不言而喻。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缩减工资支出的鲁股公司,都面临着业绩下滑的不利局面。在央企、国企降薪的政策趋势下,青岛啤酒、青岛海尔、兖州煤业(600188)、华电国际(600027)等大盘股,也纷纷响应号召,缩减工资支出。

  其中,兖州煤业前3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增432.05%,但应付工资为7.1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2.51亿元减少5.35亿元,缩减金额为鲁股之最,对公司业绩切实起到了锦上添花的功效。

  借鉴思路

  今年7月,鲁股特锐德(300001)推出了国内首例全员持股计划,以非公开发行的方式,面向公司高管及工作满一年的员工发行不超过400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公司董事长于德翔表示,此举最终的想法是要与员工形成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让员工成为公司的利益共同体,分享公司发展成果。

  这一可全面提高员工凝聚力和积极性的开创性举措,或为目前正处于薪酬体制改革中的上市公司,提供一种可供借鉴的思路。

  在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看来,股权激励是上市公司未来薪酬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只有这种长期激励机制才能留住公司中最重要的资本———人才。这在西方国家非常常见,美国一些公司高管的年薪70%至80%由非现金薪酬构成。”

  董登新认为,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推出股权激励一事上,一直存在两难:如果绝对地排斥股权激励机制,必将影响到某些行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如果实行股权激励机制,在国有制条件下,经营者可能通过各种博弈方式,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这需要在股权激励目标构成、财务数据审查及监管上做文章。只有排除掉隐患,才能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同时提振公司业绩。”董登新说。

  经济导报首席记者 韩祖亦

责任编辑:宋燕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