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电信业成霸王条款重灾区 免责条款被滥用
前不久,工商总局对于银行、电信等行业中多项霸王条款提出批评,此举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经济参考报》记者调研发现,霸王条款目前仍普遍存在,有时消费者即使遇到霸王条款,想要维权也实属不易。更有甚者,有些条款被验明是霸王条款已十多年,目前仍顽强“存活”。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霸王条款难以除尽,消费者真的没招了吗?
免责条款频被滥用
说起霸王条款,很多消费者都有亲身经历。那么,对于消费者而言,哪些霸王条款最为常见呢?记者调查发现,在银行、电信、汽车等行业,霸王条款最为普遍。
在诸多霸王条款中,最常见的就是滥用免责条款。上海市消费维权律师志愿者王军旗律师表示,多数“网络银行服务协议”都有不可抗力条款,即约定在遇到不可抗力时,银行如果没有执行客户的指令,可以不承担责任。但是,对于什么是不可抗力,银行却没有任何说明。此外,电信运营商在推出对网络进行扩容、调速、软件升级等措施时,对由此可能导致消费者无法正常使用互联网业务而造成的损失,也不承担任何责任———这些都是典型的霸王条款。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副主任赵皎黎说,在我们的工作中,免责条款被消费者投诉的比较集中。比如,消费者本想买银行理财产品,但拿到的却是保险产品。可消费者一旦签名之后,所有风险都由消费者承担,不少老人就因此受损。
北京问天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张远忠则举例说,多数银行规定,凡是凭用户名、密码发生的资金转移都被认为是储户行为。这意味着,无论银行是否有过失行为,责任都需要由消费者承担,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另一种普遍存在于电信、汽车行业的霸王条款,是强搭硬售。知名电信分析师付亮告诉记者,几乎所有的运营商合约手机中,都被强制安装了不可卸载的非必需应用软件。在电信运营商的促销活动中,往往最后一条加上“本活动解释权归本公司所有”,这也是典型的霸王条款。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冯君等专家指出,在汽车购置环节中,经销商受厂商限制,存在最低限价的问题,在进口汽车领域尤为明显。还有不少汽车厂商在售车同时,还强行搭售保险。在售后环节,对问题汽车不主动召回、变相私下召回的情况时常存在,这些霸王条款的危害更大。
再就是强加“不平等条约”。记者采访发现,有些银行向贷款企业提出不合理要求,例如搭售理财产品、保险、信用卡,或是摊派承兑汇票业务、要求配比存款等形式的贷款搭售。
浙江温州一家皮鞋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在银行信贷额度紧张的情况下,想获得贷款一般都要先存款。“不同银行不同额度的比例不一样,在10%到20%不等,甚至还有要求全额返存的。理财产品也是,也会要求企业主强行购买,这个一般会占到贷款数量的20%。”
监管松、维权难成主因
霸王条款并非新话题,但是,有些霸王条款就是能长期存在。记者查阅资料发现,2003年中消协就提出电信业一些霸王条款,例如因工程施工网络建设临时服务中断不承担责任等。但是,类似条款如今仍普遍存在于电信业合约中。2012年初,银监会就明文规定“七不准”,例如不允许以贷转存、借贷搭售、以贷收费等。但是在操作中,相关行为仍屡禁不绝。
是什么原因导致霸王条款野火烧不尽呢?
监管机构未能有效监督是原因之一。张远忠告诉记者,监管机构本应起到监管作用,但有时反而会偏袒被监管机构。
再就是,有些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不足和专业性过高,也导致霸王条款长期寄生其中。王军旗认为,尽管近年银行业、电信业的政策逐步放开,但国有企业仍是绝对主导者,所以不可避免地处于相对强势的地位。“这种交易地位的不平等,也容易导致霸王条款”。
付亮表示,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电信和银行业的计费体系非常复杂,服务方式更为多样化,这造成了该行业不容易被外界理解。同时,有一些过时条款没有及时修改,也被用户认定为霸王条款。而且,电信业和银行业在面对质疑时,“不解释”的姿态更让用户不满。
此外,面对霸王条款时,消费者的维权途径也非常狭窄。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吴冬律师认为,目前消费者维权的主要方式,就是向消保委及政府监管部门投诉,或者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但是,向消保委及政府监管部门投诉,处理周期较长,对个案的帮助程度相对有限。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则维权成本更高。
亟待“组合拳”保民生
对于霸王条款,专家建议,必须要从法律、监管、维权等多方面着手,让霸王条款的受益者得不偿失。同时,还要引入竞争机制,让消费者面对霸王条款时,还有用脚投票的权利。
赵皎黎告诉记者,缺乏法律层面的定性,霸王条款就会呈现“春风吹又生”的局面。对于服务业来说,政府应该推动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毕竟消费者是弱势群体,法律理应多保护弱者。
业内人士认为,为何十多年前都被指出的霸王条款,如今仍能招摇过市,就是相关禁令级别不够。若上升到法律层面,则有望斩草除根。
王军旗建议,进一步推进立法,畅通维权渠道,建立减免诉讼费、支持败诉方承担律师费、支持惩罚性赔偿等有利于消费者的机制,从而鼓励消费者维权。
业内人士表示,霸王条款的收益和成本也是极其不对等,这种怪相应打破。根据工商总局信息,截至今年3月底,工商系统共约谈银行、电信企业7400多次,发出行政建议书1万多份,责令整改通知书4500多份,立案查处1200多件,但收缴罚没款只有2200多万元。与银行、电信行业从霸王条款带来的收益相比,这点罚没款显然没有震慑效应。
此外,应破除一些行业的垄断行为,让霸王条款在竞争中自生自灭。相关专家认为,需要引入充分的市场竞争,从而让垄断企业丢掉依靠垄断地位占领市场的依赖思想,回归到以服务争取客户的市场本质。只有充分的竞争,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权,才能从根本上清除滋生“霸王条款”的土壤。
近期,奔驰、奥迪等品牌的豪车都在调价。以奥迪A 6L为例,此次调整后,该车型的“零整比”将从411%降至291%。业内人士指出,这与发改委的反垄断调查密不可分。由此可见,霸王条款也并非不败金身,关键还应敢于亮剑。
短评:不知还需多久才能和“霸王条款”彻底说“分手”?
- 造谣企业危机致银行发生抢兑 临沂25人涉案5人已被行拘2017-08-08
- 青岛农村商业银行硅谷核心区支行汇票业务违规 被罚20万2017-07-13
- 青岛莱西元泰村镇银行汇票业务违规 被青岛银监局罚款20万2017-07-13
- 工商银行青岛市南第二支行个人贷款被挪用 遭银监局处罚2017-07-13
- 因向已完成项目违规发放贷款 青岛银行被罚款30万2017-07-13
- 老人3千元存20年取时仅剩70 中国银行查10个月无回音2017-05-12
- 上岛咖啡金融店关门丢下数百笔“卡账” 会员被“放鸽子”2017-04-10
- 山东警方发布五种常见电信骗术 短信藏木马链接2016-09-05
- 银行卡在手中却被盗刷十笔 没收到短信提醒2016-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