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利石化难解资金之渴 3.9亿元中票募集资金杯水车薪

2014-09-12 08:31:00 来源:经济导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时隔近半年,山东垦利石化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垦利石化”)再次启动了本应于4月1日发行的总额为3.9亿元的2014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定于本月16日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票面利率采用固定利率方式,期限为3年,募集资金将用于补充公司经营流动资金。

  然而,在山东地区汽柴油延续弱势行情,部分炼厂开始降价促销的背景下,3.9亿元的募集资金,相对于在夹缝中艰难“求生”的垦利石化而言,仍是杯水车薪。根据其2013年存货周转率9.85计算,垦利石化流动资金缺口应在16.75亿元。

  垦利石化对流动资金的热切渴求,折射出地炼行业发展遇阻的残酷现实。在中化工、中石油、中海油等大型央企纷纷加快对山东地炼企业整合力度的当下,“幸存者们”还能坚持多久,值得深思。

  资金链告急

  今年3月27日,垦利石化在上海清算所网站发布公告称,拟定于4月1日发行总额为3.9亿元的垦利石化2014年度第一期中票。然而,由于市场行情波动,在原协商利率区间内认购不足,经与簿记管理人协商一致,公司在发行当日决定取消本期债券发行工作,择机重新发行。

  中票推迟发行,使得垦利石化的资金链受压。因此,公司不得不在当月10日后,启动4亿元的2014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资券发行,用于补充其颇为紧张的经营流动资金。

  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3年,垦利石化的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分别为98.57%、90.69%和83.70%。截至2014年3月末,公司负债总额为64.93亿元,其中流动负债为50.20亿元,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为77.32%。如此高企的流动负债占比,垦利石化面临的短期偿债压力不可小觑。

  同时,经济导报记者发现,在其近65亿元的巨额负债中,有息债务占比可观。2011年至2013年,垦利石化有息债务分别为28.95亿元、37.39亿元和54.18亿元,占总负债的比重达92.13%、79.09%和67.89%;截至2014年3月末,其有息债务金额为43.12亿元,占总负债比重为66.41%。在此背景下,除偿债压力外,垦利石化的财务状况和盈利情况也必然会受到不利影响。

  鉴于我国油品质量升级政策和长远发展,公司不得不进行的大规模项目建设和技术改造,也在客观上进一步收紧其资金链。2014年,垦利石化共安排项目投资额6.72亿元,投资支出规模可谓不小。同时,根据公司发展规划,今后3年累计拟投资金额约为22.24亿元。这必将使得垦利石化的融资规模和资产负债率持续攀升。

  就在今年5月底,垦利石化还启动了160万吨/年蜡油缓和加氢裂化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9.97亿元,预计2015年6月建成投产。作为公司目前技术最先进、投资最大的项目,其通过脱除原料中的硫、氮等有害物质,使得加工后最终产品质量达到国Ⅴ标准。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85亿元。

  经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评估,垦利石化本期中期票据信用等级为“AA-”,发行人的主体信用评级为“AA-”。本期中票无信用增进。

  腹背受敌

  一边是负债总额的不断攀升,一边却是市场环境的持续低迷,垦利石化可谓腹背受敌。

  “目前,市场大环境不好,国际原油价格在跌,国内成品油价格在降。同时,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背景下,汽柴油市场需求不是很旺,全国炼厂都在降价出货,山东地炼企业也不例外。”在卓创资讯分析师张斌看来,虽然成品价格降低的同时,原料价格也在随之下调,“但由于目前国内产能处于相对过剩阶段,山东地炼企业的盈利空间确实不大,日子并不好过。”

  垦利石化在2013年实现营业利润3.55亿元,较2012年大幅下降52.79%。此外,其以财政补贴收入为主的营业外收入在利润总额中的占比不断提高,也给公司业绩埋下了“重磅炸弹”。尤其是2013年,公司营业外收入高达3.54亿元,相较2011年、2012年度的1001.50万元、5165.03万元有了较大提高,进一步增添了业绩的不确定性。

  对于各大油气集团向山东市场的逐步进军,垦利石化坦言,“公司面临被整合或者兼并的风险,可能给公司的持续经营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作为石油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原油进口权距离山东地炼企业越来越近。近日,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郭树清在主持召开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座谈会期间表示,要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汇报争取,帮助山东地炼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和原料进口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7月上旬,国务院在长沙召开部分省份和企业经济座谈会,郭树清在会议上提到了山东地炼企业原油进口问题。此后,国务院相关单位对山东等地的炼油企业进行调研,了解炼油企业关于原油进口权开放事宜,这被视为原油进口权即将开放的征兆之一。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原油进口权的放开,对于长期在夹缝中觅食的山东地炼企业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其长期下锅‘少油’的日子,或将得到改善。有了原油,山东地炼企业的产品质量就能得到提升,企业就拥有了较强的竞争力。”张斌表示。

  经济导报首席记者 韩祖亦

责任编辑:宋燕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