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东头镇的“旅游+”大局:十年造个九寨沟

2016-07-28 08:40: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经过十几年的奋斗,院东头镇一改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用风景秀丽、环境宜人的沂蒙风情走向未来     

  鲁网7月21日讯(记者 李俊强 王新 实习记者 王国栋)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革命老区往往与贫穷“划上等号”,位于沂蒙山革命老区腹地、“红嫂”祖秀莲的故乡,临沂市沂水县院东头镇,在十年之前,这里还是交通闭塞,经济薄弱的国家级贫困地区,而十年后的今天,这里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仅财政收入就较十年前增长了269倍,在很多行业内人士看来,仅院东头镇便占据了沂水旅游业的半壁江山…… 

  近年来,院东头镇通过开发丰富的旅游资源,兴办旅游经济实体,使旅游业形成区域支柱产业,实现贫困地区居民和地方财政双脱贫致富。日前,鲁网记者来到沂水县院东头镇,邂逅这座充满朝气与活力的沂蒙风情小镇。    

  数据说话:十年时间财政收入增长269倍 

    

  院东头镇打造的乡村旅游慢道,通过对小镇按沂蒙山区上世纪初的建筑风格进行装饰,同时精品乡村观光绿道,实现景区、小镇、特色村的全域连线。绿道两侧村庄及道路绿化、彩化相继完善,移步换景间,游客得以细品全要素融合的乡村风情 

  记者在去往院东头镇的路途上,一直沉醉于公路两边令人心驰神往的景色而无法自拔。院东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林墩告诉鲁网记者,美丽富饶的院东头镇在几年前还是另一番景象。 

  “我们这地方多年以前就是个山沟沟,道路不通,出行困难,很多当地人都想走出这里,现在好了,我们搞旅游,帮老百姓脱贫致富,镇里环境这么好,出去的人都想回来”,谈起院东头镇发展旅游产业的变化时,王林墩眉飞色舞,谈兴颇浓。“我记得很清楚,2014年我们刚做起全域旅游的项目来,那一年全镇就接待了游客350万人次,实现相关旅游收入3.5亿元”。 

  “我们是把院东头镇作为一个大景区进行顶层设计的,以小镇、景区为龙头组团发展,以峙密河为轴实现带状发展,以四条慢游绿道为连接线推进全域发展”,谈起旅游产业的规划,王林墩如数家珍。 

  居民收入的高低一直是衡量镇域经济发达与否的标准之一。院东头镇桃棵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在俊在旅游产业的带动下,通过开办农家乐,平均日接待游客10余桌,以钟点工的方式雇佣贫困户帮忙,并以每年3000—5000元的价格租赁3家贫困户的房子作为客房,年纯收益10余万元,实现了由贫困到富裕的转变。 

  记者了解到,截止2015年底,院东头镇共接待游客450万人次,实现景区收入4.9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040万元,同比增长18.3%。今年1—5月份,实现财政收入4040万元,然而就在2005年,院东头镇财政收入还不足26万元,仅十年时间,依托旅游产业,财政收入实现了269倍的增长,震惊国内外。 

  打出组合拳,加速沂蒙风情品牌建设 

  王林墩告诉鲁网记者,面对全民休闲时代到来的新常态,院东头镇坚持以“风情灵幻地、水绘沂蒙山”为主题,以“留住记忆、记住乡愁”为理念,以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目标,全力打造山水灵秀、生态宜居、特色彰显的“全域慢游”沂蒙风情旅游小镇 

    

  院东头镇的地下峡谷漂流项目,荣获多个国内及省内第一,其开发运营团队山东龙岗旅游集团是山东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上市的旅游集团。 

  地下大峡谷是院东头镇的风景旅游的代表项目,整个地下峡谷如同一座风貌奇特的溶洞王国,形成于约0.65亿年至2.3亿年前。洞内有暗河漂流等体验式项目,长1000多米,漂流幽深莫测,起伏高下,惊险刺激,波激浪涌,抑扬顿挫,激情洋溢,将地下河漂流的原生野始演绎的淋漓尽致,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记录总部认证为“中国最长的溶洞漂流”项目。 

    

  院东头镇桃棵子村度假木屋,这种休闲民居在过去只出现在电视上,如今居住一晚在旺季竟能涨到数千元一晚依然供不应求,随着国内旅游需求进入全面释放期,度假小屋也越来越收到游客欢迎。 

  随着国内旅游需求进入全面释放期,过去不被视为旅游资源的原始自然生态和淳朴的民风民俗,成为城里人向往的独特乡村旅游资源。 

  “我们镇进一步整合石屋、石墙、石磨等体现沂蒙风情文化的旅游资源,力求打造独具特色的沂蒙风情小镇、红色小镇、月亮小镇、泉乡小镇,创建精品民宿旅游目的地,精品木屋、石屋、山居成为游客休闲新亮点”,王林墩告诉鲁网记者。   

  院东头镇以西的桃棵子村,依托红嫂故里的地理优势,在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号召下,利用当地村民依山而建的村落特点,就地取石材、粘土,建造了古朴敦厚、经济适用的居住建筑。这里所建房屋大多为石板房,以石条或石块砌墙,以石板盖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居建筑风格。民居室内的摆设及生活物具,在原始形态中加入了现代元素,形成了特有的人文气息。随行记者戏称“这么美的环境,这么好的房子,不回去了,就在这里住”。 

  诸如此类风格独特的景区,在院东头镇不胜枚举,鲁网记者从相关资料获悉,院东头镇共拥有国家4A级景区3处,3A级景区2处,2A级景区2处,先后荣获“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最美乡村”、“全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首批“山东省旅游强乡镇”、“山东十大最美的地方”、“好客山东最美乡村”等国家、省级品牌60余个。 

  完善配套设施,打通乡村旅游“最后一公里” 

    

  院东头镇四门洞村宽敞整洁的街巷,在综合整治之前,这里都是灰尘漫天的泥土路,一旦遭遇雨天,道路泥泞不堪,路人无法落脚 

  “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后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对于旅游行业而言,游客到一些城市旅游,通过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来到市区后,往往会发现,前往旅游风景区、乡村旅游点会遭遇交通不畅、旅游配套设施缺乏等“最后一公里”的不便。 

  王林墩直言“最后一公里”是院东头镇发展旅游产业的“第一杀手”。“第一件事,甭干别的,先修路,这一公里首先是道路的问题,我们把道路的问题解决好了,外面的车就能进来了,有车就有人,这些配套设施、平台都搭建好了,外界的企业自己就找上门来了”。在王林墩看来,打通“最后一公里”就像种树,有了梧桐树,就有凤凰来。 

  鲁网记者在院东头镇著名景点四门洞村了解到,在发展乡村旅游之前由于四门洞村位置偏僻,交通严重滞后,对于四门洞所有村民而言,门口那条土路是他们心中的一个痛点。几十年来,村民出行只能依靠门口这条尘土飞扬的土路,在雨季里,道路往往泥泞不堪,路人无法下脚,给来往路人带来极大不便。“自从我们村里办乡村旅游开始,就先把村口的那条土路给治理了,又把村里的几条主干道给硬化了,即方便了我们出行,也提高了我们村淘宝店的发货效率,大伙都很高兴”,四门洞村农村淘宝站工作人员告诉鲁网记者。 

    

  风景如画的峙密河景区,不是江南,胜似江南,很难想象,在打造旅游产业之前,这条河还被环境污染问题所困扰。 

  值得一提的是,镇党委、政府为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打造漫游栈道魅力沿线风景,提出了“河长制”方案,对镇内几条河流进行了现场查看,重点对辖区内峙密河河道进行了清理。组织河道保洁员对辖区内河道,水库等水面污染进行清洁,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王林墩告诉鲁网记者,沿途所有的风景都是通过“最后一公里”整治方案打造的,可谓是一步一景。 

  而这些,仅仅是院东头镇完善配套设施的冰山一角。记者从院东头镇政府了解到,为完善配套设施,引进“金凤凰”,相关部门整合农村公路网化工程、中央彩票基金项目、财政一事一议资金奖补及农村公共运行维护试点项目,合力建设乡村旅游,提升了乡村文明水平。“两年来,我镇新修游路165公里,完成782户改厕改厨。组建了山乡保洁公司,形成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置网络,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王林墩告诉鲁网记者。 

  “旅游+扶贫”,摘掉“穷根” 

    

  在院东头镇的大街小巷,随处可以见到“旅游+”扶贫宣传标语,正是这种模式使越来越多的人走向了富裕 

  为加快推进扶贫攻坚,结合优美的自然环境,院东头镇将乡村旅游作为特色优势产业,通过建设农家乐、乡村特色民宿,推进乡村旅游建设进程。不仅让群众脱贫,更为他们找到了一条持续的致富之路。 

  院东头镇下岩峪村村民王希存告诉鲁网记者,王希存是2014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借力“旅游+扶贫”的政策的东风,他于2015年被安排到帮包企业蒙山龙雾茶业公司从事保洁等零工工作,日工资100元,实现当年脱贫。 

  记者了解到,院东头镇抓住沂水县内16家规模企业利用富民生产贷政策帮包全镇10个贫困村的机遇,每个村庄安排一名班子成员靠上,积极搞好与企业的对接,进一步完善企业帮扶方案、节点计划。     

  蒙山龙雾茶业公司是院东头镇的龙头企业,该企业负责人帮扶的村庄为桃棵子村,在帮助村里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的前提下,打起了“红嫂”牌与电商牌,红嫂牌即帮助建设“沂蒙红嫂布鞋基地”,通过务工带动贫困户脱贫;电商牌则是帮助村民建立平台,畅通农产品暨旅游商品渠道,对此,院东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林墩戏言“攀上了富亲戚”。 

  “近年来,我们村修建了沂蒙红嫂祖秀莲故居和纪念馆,建了知青大院,有了发展旅游的潜力”,院东头镇桃棵子村党支部书记张在召说。据张在召介绍,桃棵子村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还成立了红嫂故里旅游专业合作社,对村里的旅游资源实施公司化运作。现在不仅村民收入增加了,村集体年收入也得到了提升。下一步,村里还将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做起沂蒙小米、生姜、土豆以及“红嫂布鞋”等土特产的生意。 

  王林墩告诉记者,2014年建档立卡时,院东头镇所辖的72个行政村中有省级重点扶贫村27个,贫困户达8365户,贫困人口达14662人。在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带动下,经过扶贫攻坚,截至2015年底,贫困户已减至4238户,贫困人口减少了7584人。通过旅游扶贫工作的开展,使越来越多的村民脱贫致富。 

  记者手记 

  大环境的提升、政策上的优势,全域慢游的开发催发了快乐乡村游。通过我省扶贫资金、旅游企业的带动,让每处农家乐都能把生意做到家门口。农副产品通过加工增加附加值,苹果、板栗、茶叶等特产经过展销变成旅游商品。通过借势、借源、借力、借智,实现了全要素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特色旅游的路子,院东头镇的未来正像王林墩所说的“给我们十年,我们给你造个九寨沟”。 

    

责任编辑: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