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故事,读懂山东国企破局“三项制度”改革
鲁网·泰山财经4月1日讯(记者 陈心如 通讯员 张宏)“有的改革是一下子、一阵子,但三项制度改革是一辈子,贯穿于国企改革的全过程。”3月31日,山东省国资委举行新闻发布会,考核分配处处长曾繁领在介绍省属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情况时,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现场分享了几个发生在山东国企改革推进过程中的真实故事。
国企副总一下一上
经历“过山车”式降职、提拔
近年来,山东国企在三项制度改革方面成效显著,改革力度前所未有,鲁网·泰山财经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了解到,2020年仅管理人员“下”的比例就达到了1.1%,较2017年增长137%,20户省属企业对管理人员实行了淘汰。
曾繁领坦言,三项制度改革推进过程中,管理人员能上能下的问题是最难的,随后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潍柴集团”)的故事。
张红阳,现任博杜安(潍坊)公司总经理,是一名从技术基层做起来的中层干部。2016年底,他被公司派往法国博杜安任副总经理,负责中法业务协调工作。工作还不满一年,张红阳却收到了集团的降职处理意见。
潍柴集团业务遍布全球,国际化语言能力是外派干部的必备素质,但集团领导在与客户沟通中得知,由于张红阳的英语不够熟练,导致双方沟通不畅,影响了业务的正常开展。
然而就在张红阳准备回国时,又是一纸调令,他被外派到了潍柴印度公司。据了解,当时正值“潍柴制造”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印度公司压力大,条件艰苦。张红阳没有怨言,工作期间,不仅利用课余时间提升外语能力,还带领团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两年后,张红阳官复原职,随后又被提拔成了集团二级单位正职负责人。
曾繁领介绍,这仅仅是一个企业的例子,类似的故事如今在山东国企比比皆是,其中,山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鲁商集团”)管理人员“下”的比例高达9.7%,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山东能源集团”)各级权属企业去年调整不胜任或考核末等管理人员达到44人。
引进一个人才
带活了一家企业
用工制度改革方面,严把入口关,如今山东省属企业公开招聘率达到91.7%,高于央企近3个百分点。曾繁领说,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员工的进出非常重要,特别要保证进的人能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他在分享中提到,国企用人求贤若渴,上演了不少“一个人才带活一家企业”的故事。
2019年底,王菲加入水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水发集团”)旗下的山东农发集团,然而在此之前,她身上已经贴上了太多成功人士的标签,她是最早一批场外资本市场工作者,曾担任全国首个也是全国最大的股权交易所天津股权交易所市场总监、董秘多年,当时选择放弃这一切跳槽,在外界看来着实有些“大胆”。
加入水发集团后,借助十多年交易场所工作和运营的经验,王菲带领团队筹建的山东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在2020年顺利取得山东省第四张交易所牌照,正式确定全省唯一的省级平台定位,快速搭建了产权交易平台、金融服务平台、资产处置平台、农村产权运作基金“三平台一基金”体系架构。
仅仅一年的时间,创造了四个“全国第一”——第一个股份制农交平台,第一个被赋予抵押登记权的农交平台,第一个管理农村产权运作基金的农交平台,第一个实现农村产权交易与农村金融服务融合模式的农交平台,并以此探索出了农村产权交易的“山东模式”。
分享完王菲的故事,曾繁领强调,国企在留住人才的同时,也绝不养懒人和闲人,现在企业员工市场化退出率相对稳定在3%左右,其中,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山东高速集团”)2020年辞退员工量达1262人。
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
“打工人”转换成为“主人翁”
曾繁领介绍说,相比于前两项改革,分配制度改革相对较容易,如今山东全部省属企业实施了工资总额预算备案制管理,普遍建立了工资总额增减与经济效益、劳动效率水平双效联动机制,中层管理人员收入倍数差距在2.6倍以上。
与此同时,中长期激励也在三项制度改革推荐过程中得到了真正破题,最近几年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随后,曾繁领以鲁商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鲁商发展(600223.sh)为案例,讲述了中长期激励对企业的重要推动作用。去年,鲁商发展召开股权激励大会,首批238名鲁商发展员工复核行权资格,成为了股权激励改革后,鲁商发展第一批员工股东。
据了解,2018年,鲁商集团授权鲁商发展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向员工定向发行公司普通股3002.9万股,员工持股占公司股本总额的3%。通过股权激励,员工与公司之间不再仅仅是雇佣关系,员工变成股东,与企业成为命运共同体。
在这种“高目标、强激励、严管控”的激励机制下,2019年,鲁商发展营业收入增长16.6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增长112.58%,每股收益增长112.5%;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6.15亿元,同比增长32.33%,实现利润总额8.54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3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0.01%和85.39%。
而在鲁商集团,也逐步建立起了以改革强激励的效益导向激励机制,确定“五个不投”原则(非主业的不投、没有当期利润的不投、没有社会效益的不投、核心员工不跟投的不投、没有优质战略合作者的不投),同时对创新业务实行“跟投机制”,骨干员工与国有企业共同新设企业、共同创业。
除此,全省有199户非上市公司进行了中长期激励试点,走在了全国前列,曾繁领说道,如今中长期激励已经成为了山东国企改革中的新风尚。
- 济南国企高管密集调整:4户企业迎新帅,10余人履新要职2024-04-19
- 强化省属企业主业管理,山东新一轮国企改革出现多个新变化2024-04-10
- 新一轮国企改革如何攻坚?山东最新部署来了2024-03-22
- 完成混改企业14户,济宁国企资产总额已突破2300亿2024-02-06
- 海信贾少谦再谈“竞争”:中国企业愿意接受挑战,合作是竞争的另一面2024-01-20
- 了不起的她||生物“学霸”转型国企“笔杆子”,山东种业集团姜娜娜的成长日记2023-03-08
- 山东省国资委:加快谋划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3-02-09
- 聚焦科技创新,央企应作为创新策源“特战队”勇担责任2022-11-08
- “集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平行论坛在济南举办2022-11-08
- 第五届中国企业论坛在济南举行 总投资额1751亿元!2022-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