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事业单位改企:济南事业单位转企名单或近期出炉

2015-07-22 08:55:00 来源:济南时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2009年8月,上海绿地集团参与济南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国有股权转让协议签字仪式在山东大厦举行。(资料照片)

  2001年,济南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买断国有资产实施转企改制。(资料照片)

  事业单位改革的口号喊了多年,但因要触及人员身份、产权归属、收入分配等,不少单位目前仍处于观望状态。从“不想改”到“必须改”,从“我想改”到“改不了”再到“不得不改”,“铁饭碗”被砸掉,“吃皇粮”的日子被终结的背后,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之路到底是“恶浪滔天”还是“福地洞天”?或许,我们可以从济南两家较早实施转企改制的事业单位那里找到答案:虽然以前的“铁饭碗”如今也要签合同,但成功改制后,公司职工可说是捧上了“金饭碗”。

  [改企成功经验] 让职工成为企业主人

  1999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方兴未艾,当本土部分房地产企业开始做大做强,外地品牌企业蜂拥而入的时候,济南人熟知的“大开发”(济南市房地产开发总公司的俗称)意识到了发展的机遇,内部提出改革。但囿于“吃皇粮”的优越感,这次改革不了了之,坐视房地产市场风起云涌。

  2001年,同属于城市建筑领域的济南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也在谋求着自身革命。与“大开发”一样敢想,但他们还更敢干:近200名职工全部“净身出户”,成立了完全由职工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由此成为济南市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第一个“吃螃蟹”者。 在此之前,从事业单位到企业化管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竞争,从国有体制到民营企业,单位经历了数次改革,直至2009年,成立山东同圆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顺利改革的背后,是同圆集团“壮士断腕”的勇气支撑。上世纪90年代末,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经营的阻力越发受体制影响,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对工资、人事、劳动用工和生产经营等方面进行了内部机制改革,完善了工效挂钩的分配方式。“正是有了前期体制内改革尝试,2001年我们突然进入市场的时候,并没有不太适应。”同圆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段林说,2001年公司转企改制时,可谓“净身出户”:办公楼完全交还给国家,办公场所“买不起”就租,职工购买认筹,筹集来700万元左右的启动资金,成立了完全由职工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为保证核心持股管理层的稳定,实行“岗变股变、人走股留”的做法,公司回购股份,进行二次分配。“设计行业是人力资源密集型企业,职工要成为企业的主人,激发创造力。不早改的话,就不会有现在的活力。”

  和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不同,“大开发”的改制相对复杂。谈起公司改制,2005年9月起任职“大开发”董事长,改制之后担任济南绿地泉景董事长、总经理的刘岷认为,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话题,在他看来,不论资产大小,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实现改制。

  2009年,酝酿改革多年的“大开发”终于成功与上海绿地集团联姻,改制成为“济南绿地泉景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发展驶上快车道。当时的“大开发”采取了“一企(司)两制”的做法,改变国有的事业型公司,采取保留一个国有公司(龙泉资产管理中心)、改出一个新的改制新公司(济南绿地泉景股份公司)的方案。此时的济南市建筑设计院也已更名为“山东同圆设计集团”,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的翘楚。

责任编辑:刘东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