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抢滩山东 本土鲁企为何避而不战

2016-08-08 08:58:00 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外来新能源车品牌扎堆蓄势 本土鲁企为何避而不战

  经济导报见习记者 杜杨

  4日,山东省经信委组织召开低速电动车生产企业座谈会,这是省政府对该产业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后的第一次集中总结。低速电动车是本土新能源车企的主打产品,之所以受重视,或与外来新能源车品牌大举进驻山东有关。尽管在济南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一直不理想,外来品牌仍将新能源车生产线扎堆落户济南周边,提前布局山东市场的意图十分明显。此举势必将对山东本土企业带来冲击。

  “外来新能源车企之所以扎堆山东,或为等待山东地方扶持政策开闸,目前正在为大举进军山东市场蓄势。外来品牌大兵压境,山东本土品牌应该积极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山东省汽车行业协会信息部主任王哲如此提醒山东电动汽车企业。

  滞销未妨碍

  “逆市”发力

  4日,导报记者来到一家曾经长期盘踞在济南市顺河高架桥旁的奇瑞新能源车4S店门前,发现这家店早已“撤柜”。据了解,奇瑞新能源车在济南的年销量低至百余辆,估计“撤柜”与这种销售业绩不无关系。无独有偶,据媒体报道,济南比亚迪(58.770, -0.31, -0.52%)乾盛、乾城和菲源三家店去年全年加今年前5个月一共卖了200多辆新能源汽车。

  节能、环保、高科技,这是新能源车给公众的正面印象;而高价格、低性能等负面印象,恐怕就是新能源车卖不出去的原因了。据了解,比亚迪的一款续航里程达到300公里的纯电动汽车,售价30万元左右,即便拿到国家与地方的双份补贴,购车也需要近20万元。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准入门槛,业内有一个公认的‘双百’标准,即最高时速达到100公里、充满电可续航100公里。这种性能与传统汽车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王哲告诉导报记者。

  至少在济南,至少在乘用车型领域,新能源车面临既不叫好又不叫座的尴尬局面。即便如此,不少品牌仍看好济南乃至山东市场,其中之一还是刚刚从济南“撤柜”的奇瑞新能源车。

  去年年底,总投资10亿元、年产10万台的奇瑞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德州齐河,这是奇瑞新能源汽车布局山东的重要一步。齐河县第一招商局局长郭吉庆全程参与了项目落地的每一步,“齐河县经济开发区的奇瑞4S店是奇瑞的金牌经销商,借此关系我们与奇瑞汽车建立了联系,并一步步吸引他们到齐河投资建厂。”

  除了奇瑞,御捷马、喜特恩特、锦程、索荣四大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基地也先后落户齐河。截至去年底,齐河县新能源车整车年产能达到36万台,并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正式授予“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城”称号。

  山东是人口、经济大省,作为山东政治中心,济南更是几大新能源产业的交会之地。此番几大品牌新能源车“抢滩”济北齐河,布局山东市场的意图十分明显。但济南的市场现状是年销量仅有几百台,如此布局有何意义?

  外来品牌抢占

  “政策”上风口

  “新能源车对政策比较敏感,哪里的政策扶持力度大,哪里的销量就高。”王哲如是说。

  以新能源补贴政策为例:在济南购买新能源乘用车只能拿到一份国家补贴,而在青岛还能拿到一份等额的地方补贴,这直接影响了新能源乘用车在济南的销量:媒体报道的新能源车在济南一年的销量,可能只是青岛旺季一个月的销量。

  莫非济南及山东其他地市都要像青岛一样开始发放新能源车地方补贴?王哲认为未来资金补贴的趋势会逐步减弱,“新能源车毕竟要自己养活自己,不能全靠政府补贴,但在政策扶持上目前的力度可以继续加大。”

  2月2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措施。其中包括:提高政府采购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车辆总量,提高到50%以上。这才是新能源车的“终极利好”。

  “我们到芜湖等地考察,发现当地出租车几乎都是新能源车,这说明新能源车是个趋势。”郭吉庆告诉导报记者。据了解,芜湖是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之一,现在“15元租辆新能源车1小时内随便开”的新兴租赁模式正在当地试点。此外比亚迪的“老家”深圳已经有超过6000辆新能源公交车上路行驶,政府公车也多采用新能源乘用车,可见政府在新能源车推广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郭吉庆认为未来新能源车也会像深圳、芜湖那样,在山东全面推广,“届时,齐河出品的‘山东造’新能源车将在采购上具有本土优势。”可见国内一线品牌纷纷布局齐河,就是为了抢占未来新能源车在山东推广的先机,等待政策开闸。

  国内一线品牌看好山东市场,但占据地利的本土新能源车品牌却有些“失位”,一旦扶持政策落地,外来品牌早已完成布局,本土企业会不会错失发展良机?

  低速电动车前景宽广

  “在新能源车领域,我们跟国内一线品牌的关系,可以用星级酒店和路边大排档的关系来类比:各自有不同的市场,共生共赢,不存在谁挤占谁的问题。”富路集团董事长陆付军告诉导报记者。富路的产品集中在低速电动车领域,未来暂不打算推出新能源乘用车与一线品牌一较高下。

  山东本土另一大品牌时风也有很多新能源车产品,但多为“蹦蹦”、拖拉机、三轮车,以及新能源垃圾车等专用车;其产品目录中也没有多少新能源乘用车。看来即便面对政策利好,山东本土新能源车品牌也不打算过多涉及乘用车领域。

  是不是低速电动车与新能源乘用车之间存在技术鸿沟呢?“实际上生产低速电动车的流水线要想生产新能源乘用车、满足‘双百’标准,从技术门槛上说并不困难,因为很多本土品牌都有过生产汽车零配件以及整车组装的经验。”王哲告诉导报记者。而面对这个问题,陆付军的回答更是干脆:“我们只跟‘特斯拉’有技术差距,与其他国内品牌的差距很小。”

  市场向好、没有技术门槛,山东本土新能源车企之所以不打算涉及乘用车领域,更多地是看好低速电动车市场的体量和未来的发展空间。 陆付军认为,目前低速电动车市场保有量仅有100万台,而未来市场预期高达1.3亿台。而且针对低速电动车的扶持政策也会落地,到时候市场只会更规范。“低速电动车不用驾照不用上牌,买了就能开,这肯定会造成市场乱象。未来只有规范了生产、安全、驾驶标准,低速电动车才会成为真正的‘国民车’。”

  就在8月4日,陆付军与时风、宝雅、唐骏等本土品牌企业负责人参加了山东省经信委组织召开的低速电动车生产企业座谈会。会上,这些企业负责人提出省政府尽快制定低速电动车产品标准,给予低速电动车合法的上路权,可以使用C3或者低速汽车和摩托车的驾驶证等建议。这些建议得到了参会的山东省政府节能办、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公安厅、省质监局、省工商局的积极回复。

  “未来的低速电动车应该是家庭的第二、第三辆车,会比电动自行车更安全,但不等同于老年代步车。”陆付军认为这样的产品定位,才是山东本土新能源车未来的发展方向。

责任编辑: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