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困局:银行或明或暗收紧民企等群体贷款
5月的信贷市场扑朔迷离。有券商预期5月新增信贷投放或仅有2000-3000亿,也有预测规模在8000-9000亿,但细究后者的结构,指向也是并未缓解的“资产荒”。
预期与上证报记者自一线获取的信息颇为吻合,尽管一季度信贷投放创出天量。一个表征是,银行对政府融资平台以及央企、国企趋之若鹜,因为实体经济疲软以及风险的层层传递,银行不得不或明或暗收紧民企、中小企业等群体贷款,“政府背景”再次成为避风港。
困局传递
作为一名建筑工程分包商,李阳(化名)几乎失去了流动性。
一西部地区国企财务负责人对上证报记者描述了当下这样一个局面,越是低谷,国企越好融资,而其所在地很多民营企业、小房地产企业积累了很多坏账,几乎无法融资。
“你看楼市火,没看到公司死,我正在处理一家,12月破产的,外面不知道。”该人士在今年2月曾对上证报记者描述了该地区某房地产商的困境。
李阳对应的终端甲方正是一家房地产公司,该房地产公司以免费获取部分土地为对价,为河北某县政府承担了一项政府工程建设任务,并交由某工程建筑类央企地方分公司承建,李阳是该央企众多分包商中的一员。
始于2014年的工程项目,工期因甲方各种手续的补充以及资金不到位等原因一再拖延。李阳说,无论是县政府还是房地产公司都缺资金,层层传递,落地到他这个前期用自有资金及部分银行贷款垫资的分包商,迟迟无法回笼资金。
陷入困境的李阳不得不出售名下一套房产以偿还银行贷款,又因不动产交易延后等原因最终导致在银行有了贷款逾期半年的记录,并因此在未来两年失去了在银行贷款的资格,流动性陷入困境。
但李阳的困境并非某些行业某个个体的困局。一银行信贷员说,很多企业都是因为应收账款收不回破产,最近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去年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但今年开始,大城市也开始出现这种情况。
“现在银行对建筑类抵押款厉害的行业以及产能过剩行业尤为小心,我们行今年在河北完全退出了建筑施工类行业。实体经济传染性的疲软以及各种不良的爆发导致银行发放贷款越来越谨慎,有效需求减少。”该信贷员说。
一担保公司负责人则说,类似层层传递的困局与风险并不仅限于小型房企及工程建筑类企业,而是很多行业及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局,而传染性的疲软落地到担保公司也是“相当焦虑”。
“目前也就续作一些企业的贷款,新担保投放贷款很少,能处理好手里的不良就很不错了。”该人士称。
抢食政府平台及央企国企
据银监会披露,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由去年年末的1.67%上升至1.75%,较上年末上升0.08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13921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177亿元。
监管机构人士在一季度金融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再次点名快速上升的不良问题。这一压力带来的一个显而易见的取向是银行更愿意将信贷投向大型央企、国企以及政府平台,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的银行业人士无一例外传递了这一信息。
一家银行支行行长甚至说,其所在行今年新增投放几乎全部投向政府平台以及大型央企、国企和个人按揭,其他工商类企业投放占比可以忽略不计。
银行趋向一致的选择,直接提升了大型央企、国企的议价能力。多个国企财务公司负责人对上证报记者说,今年银行贷款利率基本可以享受基准下浮的优待。
“尽管在内部仍然设立小微部门或岗位,但也基本心照不宣,能不做就不做,除了涉及政府采购的中小企业。”上述支行行长说。
内部政策导向也尤为明确。比如去年12月,上述支行行长所在行内部规定,投向国家发改委批设的相关项目,资本占用内部计提为0,拨备计提为正常贷款的一半,今年一季度,资本占用依然设定为正常要求的一半。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是金融业的主旋律。但对当下的局面,做为一线银行从业人员的支行行长也不无担忧地说,经济如果这么下去的话肯定有问题。
“政策似乎有问题,其实信贷投向污水处理和清洁能源等项目还可以,但基本还是基建领域,除了政府平台,投向国企的信贷资金也多是用于修建地铁、高铁、广场、安居工程等,而非工业或商业企业。”该支行行长说。
低谷期借助政府平台规避风险的银行,对政府平台的纳入标准也在逐步放宽,比如此前一些股份制银行投放更多在省市平台,但现在也将目光转向部分相对发达的县级平台,省市级发行地方债置换贷款也推动银行触达点进一步下移。
另一个现象是,在小型房企生存维艰的同时,国企平台的地产公司,以及有政府信用背书的保障房以及一流地产公司也成为银行追逐的对象,尽管去库存依然是楼市当下的主旋律。
“对房地产商贷款仍然是白名单制,不过以前是开发商买了土地之后再给贷款,现在银行为抢项目,发贷款给开发商买地。”一中部地区省会城市银行人士说,据其个人了解,很大一部分个人消费贷款最终去向也是购置房产。
轮回迷局
对政府平台以及央企、国企的追逐犹如四万亿刺激政策出台后的2009年,且类似的是来自实体的有效需求低迷,而在随后几年对地方平台贷款坏账的消化又成了银行的负累,几年来去,似又进入一个新的轮回。
上述支行行长进一步用一项取消已久针对个人激励措施的回归来描述有效需求的低迷。该人士说,其所在行对信贷人员报批成功一笔贷款会有奖励,比如报批成功1亿贷款,奖励1万,以表扬其在资产荒时期所付出的努力,而这种奖励政策前次的存在还是在2003年。
“资产荒”与当下的预期颇为对应,而一季度新增信贷天量以及投放节奏较往年显著性的差异又让信贷市场传递的信息颇为迷离。
此前有券商预期5月新增贷款投放仅有2000-3000亿,有股份制银行分行行长说,这一猜测与其感觉“差不多”。
“我们分行5月没什么投放。”但该分行行长又说,总行全年的额度一季度用得差不多,虽然有效需求不足,但因为不良消化和利润压力大,当下的策略是加紧投放,在今年1月新增贷款放出天量之时,该行所投放贷款几乎一半为票据。
另外,3:3:2:2曾一度是央行对银行季度间信贷投放节奏的隐形要求,但这一节奏要求并未延续。交通银行(5.540, -0.01, -0.18%)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存贷比考核的取消也给了银行信贷投放更多灵活性。
不过月末冲量可能改变5月数字“难看”的局面。华泰证券(18.920, 0.27, 1.45%)分析师罗毅基于调研预测5月新增信贷约8000-9000亿元,具体结构为:大型商业银行约1800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约2700亿元,政策性银行及邮储约1500亿元,城商行及农村金融机构约2000-3000亿元。
但这一数据并未体现真实的信贷需求。罗毅总结了5月信贷投放特点,即新增信贷主要为个人贷款,而新增对公贷款则以票据融资为主,呈现短期化特征,月末冲量明显,甚至有银行月末最后两天放款超过之前总额,对公贷款仍存在资产荒,主要投放方向是政府融资平台及房地产,且票据融资在对公贷款中占比较大。
“资产荒仍存在。”罗毅总结称。
需要关注的另一个与资产荒伴生的问题是,政府平台和央企、国企超需求的融资。上述西部地区国企财务负责人说,国企融来的钱又投不出去,因为经济前景不明朗,但为防止金融形势生变而致资金链断裂,又需要接纳一部分超需求的贷款。
- 农发行沂南县支行投放2.5亿元水利贷款 擦亮“绿色银行”品牌2023-12-07
- 10月信贷投放保持同期相对高位 政策合力稳固宽信用2023-11-15
- 中信银行滨州分行对公信贷投放取得新进展2023-07-28
- 锚定营销工程 落实核心指标 章丘农商银行上半年贷款投放稳步增长2023-07-21
- “齐商聚财”收单系统正式投放市场2021-11-23
- 多举措金融抗疫 保实体责任担当2021-01-14
- 普惠金融为地方经济发展按下“加速键”2020-12-23
- 齐商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存量业务突破6000户2020-11-18
- 渤海银行济南分行首个渠道类涉农经营贷项目成功放款2020-08-20
- 百行进万企 小微添活力 齐商银行百行进万企活动见实效20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