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银行业与保险业运行稳中有进
鲁网9月27日讯 日前,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保监会”)召开“三定”方案批下来之后的首次新闻发布会,就进一步提升银行业和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相关情况并就热点问题答记者问。
据介绍,今年以来中国银行业和保险业运行整体平稳,风险整体可控。8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255.5万亿元,环比增加1.2万亿元,同比增长6.9%。同比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4个百分点。具体来看,呈现出以下五大特点:
一是信贷平稳增长,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今年1—8月份,累计新增贷款11.6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1.3万亿元,同比增长12.3%。从结构上来看,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新兴产业等得到了比较好的支持。8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1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了3000多亿元。另外,对于新兴产业,比如投向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业的贷款同比增长24%,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2.7万亿元,同比增长12.6%。
二是表外业务结构优化,融资压力逐步缓释。2017年以来,监管部门的专项整治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业务进行重点规范,表外业务过去那种过快、过高的增速得到合理控制。
三是保险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今年1—8月份,保险业累计为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5263万亿元,累计赔款和给付支出7965亿元,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和缓释风险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今年1—8月份,出口信用保险保费收入100亿元,承保金额2.5万亿元,为稳定出口、稳外贸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是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进一步完善。今年年初,监管部门制定了相应的补短板项目,力求在制度建设方面,使银行保险机构特别是中小银行保险机构的公司治理能够上一个新台阶。
五是银行保险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稳中有升,特别是大型银行资本充足率保持在较高水平,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提高,拨备覆盖率达到176%。
不过,在整体运行稳中有进的同时,也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肖远企指出,这些问题集中在资金传导到实体经济的渠道不够畅通,货币信贷传导机制不够畅通,金融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部分银行机构不良资产分类不够准确,个别机构存在隐匿、转移不良贷款行为,银行考核机制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等方面。
针对有观点认为宏观政策正在发生转向、监管有放水的趋势,肖远企强调,严监管这个方向并没有放松,治乱象、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以及处置高风险金融机构和高风险业务,无论从制度、政策还是具体的监管措施和监管行动方面都不会放松。监管部门要确保金融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确保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减。肖远企还表示,在“堵旁门”的时候肯定要“开正门”,不能只讲一个方面,要让金融机构旁门越开越小、正门越来越大,从而培养新的发展点、新的增长点、新的盈利点。
- 2023年银行业总资产、总负债(季度)2024-03-26
- 《中国银行业品牌调研报告2023》显示:股份制商业银行始终走在品牌创新前沿2023-11-24
- 广发银行入选“2023银行业ESG综合榜单”2023-08-16
- 找准金融服务着力点 渤海银行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02-27
- 渤海银行发布2022年半年报:业绩企稳 规模增长合理 着力推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2022-08-29
- 山东省银行业协会到齐商银行调研“适老化”工作2022-08-16
- 齐鲁银行再获中国银行业“好新闻”奖2022-02-25
- 齐商银行参加淄博银保监分局“立体式案防体系”专项工作推进会2021-12-08
- 齐商银行成功开展业务连续性应急演练2021-10-26
-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渤海银行获颁“2021年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优秀案例”“2021‘绿碳先锋’”两奖项2021-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