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频道 > 银行 > 正文

银行业不良率居9年来最高水平 化解风险应多方着力

2018-09-29 11:38:00 来源:金融时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9月29日讯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发展较快,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的转型发展,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集聚了较大的风险隐患,最新数据显示,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居9年来最高水平。同时,非法集资、网络金融诈骗等风险不容乐观,银行业高风险机构较多。党的十九大提出打好“三大攻坚战”以来,全国贫困人口逐年减少,重点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逐年提高,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措施和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强化。在此背景下,笔者认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任务艰巨,必须突出打好,以实现三大攻坚战的协调推进。

  摆上首战位置

  要深刻领会习 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把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放到“第一攻坚战主战场”的重要位置,拿出更大的攻坚力量向主战场倾斜,坚决打好打赢。

  在当前银行业不良贷款反弹的情况下,要指导、帮助银行业金融机构解决不良贷款这个服务实体经济的“后顾之忧”。

  现在有一种倾向,化解金融风险、压减银行不良贷款主要依靠银行自身盘活、核销等,把攻坚战的主攻方向放在了银行业内部,减免、核销银行债务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中渐成主流,成了主要措施。笔者认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亦应多方着力,在导向上可以更多地向银行业外部倾斜,加大针对不良贷款客户的清收、清偿、还债、限制消费、变卖资产以及打击“老赖”的力度。

  加强各方协同

  三大攻坚战是密切联系、互相影响、统一指挥的协调作战,必须加强“战场”协同,协调“战地”措施,避免单打独斗、单兵突进。比如,精准脱贫攻坚战需要金融业对弱势行业和客户的信贷支持,污染防治攻坚战需要淘汰高污染产能,有的地方甚至实行环保“一刀切”,这些都会增加银行业的高风险贷款。在此背景下,如果三大攻坚战的激励约束措施厚此薄彼,则可能会影响三大攻坚战的协调推进进程。

  统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精准脱贫两大攻坚战。2017年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3046万人,按每年人均0.2万元兜底,脱贫约需600亿元,仅相当于2017年年末全国银行业2.4万亿元不良贷款额的2.5%。基于此,笔者建议,接下来的主攻方向可以适度向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倾斜,像精准脱贫一样包银行、包企业、包客户,协助银行业“精准清收”。同时,建立不良贷款“清收—回馈—扶贫”的联动机制,按化解不良贷款计算,动员银行业按清收惯例提取一定费用的办法,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帮助脱贫,以取得两大攻坚战的协同胜利。

  统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污染防治两大攻坚战。高污染企业停产限产即可缓解污染问题,但同时可能增加企业经营压力,诱发不良贷款。在全国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形势下,应高度关注不良贷款率持续扩大的问题,适当补齐金融风险防范的短板,在安排停产限产等措施时,要避免“一刀切”,听取工信、金融等部门的意见,避免此消彼长。

  强化政策保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充分的后勤保障是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前提条件。

  增加财政资金对化解金融风险的支持。建议增加各级财政对银行业支农、支小等高风险贷款的补贴,建立对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贷款的奖励机制,适度放宽银行业税前核销不良贷款的条件。

  充分发挥资产管理公司的作用。设立资产管理公司的初心就是吸收不良贷款,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应高度重视资管公司的重要作用,把资管公司作为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重要“突击队”,像二十世纪90年代那样,用较少的“战损”换来不良贷款的快速出表、隔离、化解。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期间,对于资管公司,可以考虑以“接收不良贷款”为主要考核指标。

  成立更多金融法庭或金融法院。当前一些地方法院金融积案较多,建议尽快在不良贷款率较高、金融案件较多的地区增设一批金融法院或金融法庭,以提高金融审判专业化水平和司法效率。

  加强考核问责

  三大攻坚战一经打响,我们就要真正进入“战时状态”,敢于动用“战争手段”,强化“督战机制”,尤其要严肃“战场纪律”。

  针对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国各地、各部门果断采取了一系列问责措施,有力促进了两大攻坚战的推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要借鉴其做法,严肃问责:一是问主体之责。金融机构要主动履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主体责任,加强考核问责,坚决实行末位淘汰。二是问客体之责。要强力落实限制“老赖”的一系列规定,对恶意逃废债的企业和责任人实行联合制裁,形成守信光荣、逃债可耻的大气候。三是问属地之责。强化地方政府属地风险处置责任,把各地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情况与当地党政履职考核挂钩,与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一样,严肃问责。同时,要加强对低金融风险地区的正向激励,支持商业银行将信贷投放与各地区不良贷款率挂钩。

  

责任编辑:王雅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