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纺织危局:棉纺业集体“冬眠”

2015-07-20 09:01:00 来源: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被称为“中国棉花之都”的滨州,其棉纱出口量曾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当地很多纺织厂已经人去楼空。位于山东省武城县的某纺织有限公司已关门停工,该公司只有1万纱锭,一位留守的工作人员说,“现在很多纺织企业的生产量都调到很低水平,市场非常不好。”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山东省郓城、高密、夏津等地,聚集了几百家中小型棉纺企业。

  “由于整个棉纺行业不景气,大部分中小棉纺企业限产,一部分已经停产。”德州市棉花协会秘书长马俊凯说,很多年生产量在10万—50万纱锭的中大型棉纺企业,如今普遍开工不足,导致棉纺织行业集体进入“冬眠”。

  如果把港口比作口腔,港口不断地进食,具有胃部功能的仓库严重“积食”。而下游的棉纺企业消化吸收偏弱,因此导致目前棉纺行业系统出现紊乱、消化不良的病症。

  纺织行业的低迷,其实从去年已开始显现。中国海关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纺织品累计出口94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上升22.9%,但增速下滑6.5个百分点。山东省今年1-6月份累计出口91亿美元,同比下降4.2%。

  与2009年初32000元/吨的棉花价格高位相比,如今的价格可以说是平价。马俊凯向365纱线网www.365yarn.com记者说,今年全世界棉花种植面积大、产量大,供过于求,再加上经济不景气,棉花消费减少,使得国际棉花价格大幅下降。与东南亚国家相比,中国棉花没有丝毫的成本优势。

  近期国内棉价走低,没能让纺织企业从中获益,且打击部分棉农的植棉积极性。周吉所在的村庄,多是盐碱地,水量小,不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如果不是土壤限制,农民肯定都已经弃棉种粮。”周吉说,“最近听说棉花又在降价,每斤3块2毛钱,2010年棉花价格最高时曾达到7块钱一斤,现在种棉花挣不到钱。”其实,山东省的棉花种植面积一直在下降。马俊凯介绍,德州2012年度棉花种植面积为130万亩,比去年下降20%,而整个山东省则下降15%。

  日前,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发布《2011棉花年度纺织企业生存状况调查报告》,调查发现,当前纺织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受访企业选择比重最高的三项依次是:“行业产能过剩,价格竞争激烈”、“价格下跌,库存贬值风险加大”、“国内外订单减少,市场开拓难度加大”。此外,“人工成本快速上升”也是长期存在的因素。该调查显示,棉纺企业普遍对未来预期偏向谨慎,65.5%的受访企业预期纺织行业“继续缓慢下行”。

  专家认为,压港其实只是表面现象,棉花等压港背后折射出上下游产业的生存现状,行业积弊、粗放式投资,才真正值得引起关注。

责任编辑:刘东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