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频道 > 银行 > 正文

银行资本扩张大战硝烟再起

2018-09-19 10:01:00 来源:北京商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9月19日讯 商业银行正在上演新一轮的“补血”竞赛,华夏银行9月17日发布公告称,拟向首钢集团、国网英大及京投公司定向发行股票不超25.65亿股,募资不超292.36亿元,主要目的是通过补充公司的核心一级资本。此外,发行可转债也成为商业银行资本金“解渴”的主要方式,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部分待审核商业银行可转债规模达1660亿元。在分析人士看来,在资管新规新环境下,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将明显收缩,表内的资产负债业务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本金,要维持商业银行业务增长态势,资本金扩张不可避免。

  商业银行集中融资“补血”

  9月17日,华夏银行发布公告称,拟向首钢集团、国网英大及京投公司定向发行股票不超25.65亿股,募资不超292.36亿元,华夏银行表示,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公司核心一级资本。 据华夏银行2018年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华夏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06%、9.09%和11.97%,其中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除华夏银行外,9月已有多家商业银行开启“花样”补血模式。例如,9月11日,河南银监局发布公告,同意洛阳银行注册资本金由人民币26.5亿元变更为人民币53亿元。更早前,9月5日,贵阳银行发布公告称,非公开发行优先股的申请已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核准。此次贵阳银行拟非公开发行优先股数量为5000万股,计划融资规模不超过50亿元。

  谈到银行密集补充资本的主要原因,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认为有三方面:一是银行资产大规模扩张,资本充足率不断下降,要达到监管要求的压力越来越大;二是一部分银行的坏账大量增加,消耗了大量资本,也需要补充资本金来满足监管要求;三是当前金融强监管的趋势依然没有改变,表外资产转向表内贷款业务,表内资产规模将可能快速扩张,补充资本金是为了下一轮信贷扩张储备弹药。

  资本充足率承压

  2017年以来,监管层加强影子银行表外资产回归表内,受资本充足率指标限制,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压力进一步上升。不仅是华夏银行,国有大行也纷纷出现了资本充足率承压的情况,根据2018年上半年五大行发布的中报显示,上半年除了建设银行以及完成了千亿定增的农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略有上升外,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这三家国有大行均出现资本充足率下滑情况。

  银行资本承压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分析称,我国资产证券化不够发达,整个经济更多的需要依赖银行信贷。也就是说,经济增长的维系需要银行发放贷款。

  他进一步指出,对资本金的考核不仅看总量,还看结构,有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必须来自于股东权益,所以银行光发资本债“补血”还不够,因为那只能补充二级资本。但股东权益一部分来自于盈利,一部分来自于增发新股,增发新股又受制于现有规定,即低于净资产不能增发新股。对许多上市银行不利的是,它们的市净率都低于1,也就是不满足增发新股条件,导致一级资本补充不进来。

  因此,在资本承压后,不少银行也纷纷祭出自己的“补血”手段。工商银行在公布2018年中期业绩后不久便抛出了自己的补血计划,工商银行8月30日公告称,拟非公开发行境内优先股,募资总额不超过1000亿元,在境外市场发行不超过等额人民币440亿元优先股,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其他一级资本。交通银行此前也发布公告称,拟发行600亿元可转债进一步充实资本,提升资本充足率。今年1月3日,建设银行也公告称,该行完成600亿元优先股募资。

  目前,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和平安银行分别有400亿元、500亿元、500亿元和260亿元的可转债等待监管部门核准,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和光大银行分别有200亿元、300亿元和500亿元优先股已经获得监管部门通过。此外,此前南京银行还宣布拟定增募资100亿元,但该方案最终被否。

  在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如何满足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也成为必须面临的问题,黄志龙进一步分析认为,“在国内监管力度不断强化的背景下,特别是MPA监管框架的实施,使得商业银行满足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各商业银行不得不通过各种途径来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

  转型路径多样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商业银行发展模式过于粗放,高资本消耗业务占比大,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资本充足率走低,对于银行来说,业务转型已成为避不开的话题。

  谈及商业银行转型方向,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银行应加大中间业务的发展,减少对资本的消耗,赚取中间业务收入。同时开展一些资本占用较低的业务,比如投资利率债、开展贸易结算等。

  金融业资深观察人士廖鹤凯表示,面对资本金压力,商业银行出路有二:一方面,表内资产扩张面临越来越大的补充资本压力,依靠表内资产扩张的粗放经营方式不可持续,耗费资本量太大,商业银行应该自觉压缩信贷资产扩张速度和规模;另一方面,银行业需要加快业务转型,发展金融市场业务,提高中间业务收入以调整利润结构。商业银行还要继续加强存款业务,加强综合金融服务和投资银行业务,更重要的还是加强经营、控制成本。

  黄志龙进一步指出,在资本金压力日益严峻形势下,商业银行应更多通过发展中间服务业务,而不仅依赖于存贷款等资产负债业务来提升盈利能力,通过发展普惠金融业务,以消耗较少的资本金获取较高的息差收入。

  “未来商业银行资本扩张的趋势还将延续,这是因为在资管新规新环境下,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将明显收缩,表内的资产负债业务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本金,因此,要维持商业银行业务增长态势,资本金扩张趋势不可避免。”黄志龙说道。

责任编辑:张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