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频道 > 银行 > 正文

降准资金需有效惠及实体经济

2019-09-24 09:30:00 来源:金融时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9月24日讯 9月16日,备受关注的全面降准正式实施。当日,人民银行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旨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为确保预期目标顺利实现,如何才能将降准资金有效、精准引向实体经济?

  来自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35.6万亿元,其中普惠性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10.7万亿元,增速达14.27%。上半年,新发放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6.82%,比2018年全年平均利率水平下降0.58个百分点。从这些已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上半年人民银行一系列货币政策操作已见实效,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缓解。

  然而,从当前经济运行的整体情况看,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贸易环境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现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稳”,宏观政策必须有所作为。在此背景下,人民银行采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宏观调控措施,有利于进一步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制造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贷款利率下行,稳定经济增长预期。

  除了此次全面降准外,人民银行还将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全面降准与定向降准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资金的“闸门”已经适度打开,下一步的关键是要将降准释放出的资金有效、精准引导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关乎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活力,驰援民营和小微企业是降准的首要目标之一。上市银行公布的半年报显示,民营和小微企业占主体的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仍是不良贷款高发的行业。不良贷款居高不下,抑制了金融机构对这些行业的信贷投放,银行在风险控制和业绩考核的压力下,首先会考虑把这些资金配置到低风险行业,从而导致货币政策传导不畅。

  市场流动性充裕,但无法很好地通过金融机构有效传导至实体经济。打破这一僵局,打通资金的“堰塞湖”,需要提升金融机构对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的意愿与能力。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整MPA考核、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降低风险权重释放资本金、免征小微企业贷款利息增值税等措施,激发金融机构服务民营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不断完善内部绩效考核办法,向基层行倾斜,向服务小微企业倾斜,通过绩效考核“指挥棒”,真正让各级行尤其是基层行重视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增强基层行对民营小微企业信贷支持的意愿。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把我国制造业搞上去,金融需要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尽管在各方合力之下,制造业已经获得金融的重点支持,但是在国内经济增速整体放缓、部分企业信用违约风险加大的大环境下,先进制造业企业贷款融资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制造业门类较多,涉及多个领域,而各领域融资需求又存在诸多差异。优化对制造业的金融服务,应加快构建与先进制造业相适应的知识产权贷、科技贷、专利贷等创新产品体系,适当延长还款周期,增加中长期贷款的投放。

  资金要“有所为”,还要“有所不为”。今年以来,严查各类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依然是监管部门的重点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仅8月份以来,银保监系统开具的因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罚单超过40张,无论数量还是力度均超过往年。引导资金向实体经济领域流转,监管必须严控资金流向,让金融机构不把新释放的资金投向房地产、产能过剩等控制领域与行业。

  与前两次降准相比,此次“全面降准+定向降准”的“组合拳”,精准味道更浓。城商行属于地方性或区域性中小银行,受资金实力等因素限制,难以与大中型银行角逐大企业大客户,金融服务更多关注本地中小微型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同时,城商行管理层级少、决策链条较短、经营灵活,更加熟悉当地经济社会情况,它们在为当地中小微型企业和居民提供金融服务方面更具优势。因此,此次将“定向降准”机构锁定在“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凸显了货币政策操作的精准性,有助于资金更好地进入实体经济。

  降准减轻了金融机构贷款成本,有效增加了市场流动性,但货币政策的稳健取向并没有因此改变。不管是全面降准还是定向降准,释放的资金都需要真正变成市场红利,有效惠及实体经济。因此,下一步政策调控重点应着力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让好政策转变为企业可以真真切切享受到的“真实惠”。(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王雅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