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域三成为山地丘陵 土地流转破解困境需要引进外力

2014-03-02 10:06:00 来源:大众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在山东绵延广阔的地理版图上,山地和丘陵占了三成。位于潍坊青州市西南部的王坟镇,是全省面积最大的纯山区乡镇,侯王村则是这里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山村。时隔一年,本报记者重回侯王村蹲点调查,最大的感受是,工商资本进山,对侯王村的影响,不止于通过土地流转多了一个增收门路,更重要的是让村民活学活用了现代企业经营思想。

  地块碎人均少,年轻人不愿种

  工商资本“挑走”山村好地

  2月14日,元宵节,记者来到侯王村。村民冯立正夫妻俩正合计着过完节就“开张”揽活。这对中年“夫妻档”,家里6亩地流转出去3亩,一年有280天在县城建筑工地上打工。“我干大工,一天170元,她干小工,一天130元。”

  村民王付秋家现在只剩一点口粮地,其它都流转了,平常做着收购槐米、柿饼的生意。他调侃自己今年24岁的儿子“在农村长大却还没摸过铁锨”,儿子中专毕业后,跟着父亲做生意,将来的想法是“到城里买房安家”。

  “村里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或者做买卖,不愿意种地。”侯王村村委会主任王化玉无奈地叹了口气,“每年林业站技术员下来培训,瞅一眼,来听课的都是上了岁数的。”

  侯王村有1017口人,每人平均约8分地,典型的人多地少,加上位于山区,地块分散且不规则,质量更是优劣不一。侯王村根据土地的好坏划分为从1到5五个等级,1级地耕种条件最好,为了保证公平,当初分地时家家户户都是优劣土地掺杂,由此也造成一亩好地上最多有五六户人耕种,流转难度大。

  村民王华中的话印证了这种说法,快60岁的王华中如今已是四世同堂,家里六口人,不到六亩地,分散成了大大小小的20块,最小的一块地只有10个平方,也就是一个卧室的面积。

  “老百姓想流转,但并不是想流转哪里就能流转,也得人家相中这一片土地才行,那些薄地,人家根本就不要。”村支书冯先家告诉记者,因为流转后前期平整土地等方面投入大,收益慢,目前村里流转出去的土地几乎全是一级、二级的好地,农民留在手里的良田所剩无几。

  去年12月,侯王村耕地确权结束。王化玉介绍,侯王村现有耕地778.7亩,流转出去470亩,占了一半多。“婆家”大大小小有四家,但没一处是由本村种粮大户牵头流转的,全是外来工商资本。

  资本逐利,不愿种粮

  村集体拿到首笔流转分红

  东营麒麟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流转90多亩地发展草莓葡萄大棚,侯王村带地入股,签合同、拿分红,利润四六分成,去年旅游采摘收益不错,年终给村里分红27万元。“这是侯王村第一笔依靠土地流转得来的集体收入,将来用于发展村里的公益事业。”冯先家说。

  公司副总经理张国辉告诉记者,之所以进军与专业领域并不搭边的农业,主要是认为农业大有可为,看好这个市场,而充足的资金和管理经验是保障。

  “这里是天然的红土地,适合种草莓,旅游采摘,收益更高。”该公司派来的管理人员吕阳介绍说,一入门,门票10元一张,采摘的草莓按质量分为两种价位30元/斤、40元/斤,最贵的时候卖过80元/斤,而市面上同期的草莓售价在十几块钱一斤。2013年,大棚采摘收入60多万元。记者2月15日在侯王山庄草莓基地看到,半小时之内就有三批人来采摘草莓。

  上好的粮田,流转后为啥不种粮?

  “说白了,就是种粮效益低。”吕阳说,去年原本拿出10亩地,种了一些小米、大豆、绿豆类杂粮,结果让人哭笑不得。“大棚种植有防虫网,有机杂粮是露天的,生虫也不能打药,只能人工靠上,更没想到的是,山上的鸟和野鸡这么多,几乎给吃没了,10亩地一共收了1000来斤杂粮。”最后只能包装起来,给员工发了福利了事。

  “农村土地流转,经济效益好的是反季节种植蔬菜和时令水果,以及乡村旅游衍生产业,种粮效益低。”吕阳说,今年不再种植杂粮,计划上15个蒙古包,打造休闲餐饮服务中心。

  其他三家和这里情况大致类似。一家种苗木,一家种有机杂粮,一家种有机蔬菜。原来这些土地上80%种的都是粮食,现在只有一家与粮食沾边,但是去年这家老板又二次转包出去一部分地,搞起了大棚花卉。

  原有两家合作社“名存实亡”

  旅游合作社实现“质的飞跃”

  工商资本进入侯王村,也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去年,村里成立了一家乡村旅游合作社,通过借鉴企业管理方式,避免了前两次组建合作社的“悲剧”。

  “在发展农村合作社的路上,教训比经验多。”冯先家坦言,2006年农业合作社刚兴起之时,村里成立了一家“农旺旱菜合作社”,并配套成立了一个“运输合作社”,因为没有专业人士管理运营,两个合作社如今“名存实亡”。

  青州王坟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村里土地建设示范园区,冯先家对此十分佩服:“一套流程很正规!从大处说,人家能与超市签合同,不愁销售;再看小细节,一个包装盒的设计制作都很精良。难怪他们的韭菜能卖到58块钱一斤。”

  八年探索,外加资本进山的示范作用,让侯王村对发展专业合作社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侯王村所在的王坟镇生态好,青州城到仰天山、泰和山两个4A级景区,都要经过此村。因此,去年村里成立了旅游合作社。这次冯先家准备“脱胎换骨”,让合作社来一次“质的飞跃”。

  之前,侯王村已有5家“农家乐”,却只能惨淡经营。2013年,侯王村成立旅游合作社后,制定了章程,菜价多少、盘子洗到什么程度、一个床铺多少钱等,都有明确规定。合作社还积极申请上级扶持资金,对每家“农家乐”每年补助1.6万元,连补3年。“村民积极性很高,当年就成立了10家‘农家乐’,计划今年再成立30家。”冯先家说。

  村民冯锋家经营的海金阁饭店是其中的一员。加入旅游合作社之前,冯锋家就经营饭店,对于加入合作社的好处,他深有体会:“饭菜价格下来了,土豆丝由9元降至7元,炒鸡由60元降至40元,但是总利润高了,因为客源多了,旺季时一餐能达到20桌,淡季也有10多桌。过去一年挣10万元,加入合作社后一年能挣到20万元。”

  【记者手记】

  城市要素向农村流动,可以为农村带去资金、技术和人才,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资本与土地,向来是产生利润的“最佳拍档”,工商资本进山,正是市场在发挥决定性作用,因为这不是扶贫,而是投资。当前,从城市向农村流动的要素还远远不够。要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去,有必要效仿城市先有园区“七通一平”后有项目落户的做法,加大政府投入,改善农村基本生产条件,比如修上路、通上水……

责任编辑:刘东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