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创建全国食品安全城市 食品企业建高标准检测中心

2016-09-11 09:58:00 来源:水母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2014年9月份,国务院食安办提出开展“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活动,提升食品安全整体保障水平,将河北、山东、湖北、陕西4省作为试点省份。山东省选取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威海等5个城市作为首批创建试点城市。去年1月份,我市争创“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正式启动,8月份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中期绩效评估组来烟指导检查工作,对我市的创城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今年11月,创城工作将迎来“中考”———省级验收,将关系到我市能否入围国家评选行列。眼下全市创城工作进入关键期,我市食品安全工作进展如何?为创建“食安烟台”采取了哪些新举措?对于发现问题的食品企业有哪些惩治?记者展开了调查。 

  120多家食品企业建立高标准检测中心 

  昨天下午,在高新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食品安全“大比武”。28位来自各县市区的食品安全检测精英进行专业业务比拼,他们中的优胜者将代表我市参加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食品检验检测技能竞赛活动。 

  食品安全靠企业自律,靠部门监督,靠数据说话。检测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创建“食品安全城市”过程中,我市开启“大抽检”模式,最大限度保证食品安全。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保障食品安全按照每千人4份任务量和市县1: 3的比例确定市、县两级抽检工作量,市级承担7000多批次抽检任务量,各县市区承担21000批次抽检任务量,总量达到2.8万批次。 

  在“大抽检”模式中,我市加快检测能力建设,建成总面积1.6万平米的新建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取得了27大类食品、558个方法、25562个参数的食品检验资质。10个远郊区县整合农产品食品药品检测机构,组建统一检测中心。张裕、鲁花、龙大等120多家食品企业建立起高标准的检测中心,其中龙大集团检测实验室投资3000万元,能够对387种农药残留、90种抗生素指标进行精密检测。全市基本形成了以市级检测中心为核心、县市区检测中心为支点、企业和第三方检测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检验检测体系。 

  83家农贸市场全部配“快检室” 

  除了食品企业建设高标准检测中心,农贸市场里的“快检室”为百姓食品安全把最后一道关。经过简单的几个步骤,大约15分钟左右检测结果就会出来,执法人员当场对快检信息在公开栏进行公布。今年,各县市区市场监督局陆续走进商超、农贸市场对在售食品进行“快速检测”。 

  这类“快检室”可对超市、农贸市场里的蔬菜、肉制品、面制品等老百姓关心度高、风险隐患集中的食品进行现场快速检测,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确认产品合格与否。今年年底前全市所有85家大中型商超和83家农贸市场全部建立标准化、规范化快检室。除了市场里的“快检室”,我市还将加快基层市场监管所快检室建设,确保2016年年底前全市所有基层所全部建立快检室,其中50%以上达到规范化标准,到2017年全部达到标准要求。 

  全市600余家小作坊登记备案 

  去年6月份,一家生产加工烧肉的“黑作坊”经过大半年的彻底整改后有了“户口”,在芝罘区市场监督所办理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告知性备案证明》,成为我市首家取得备案证明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也开始了全市小作坊登记备案的整治工作。 

  长期以来,由于生产加工条件简陋、从业人员素质低、卫生状况差等问题,小作坊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尤为突出。去年,我市首次推行食品加工小作坊告知性备案制度,彻底消除小作坊监管盲区,并制定了《烟台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告知性备案管理办法》并经市法制办备案,对小作坊生产场所、设施设备、从业人员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对审查合格的小作坊,发放《烟台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告知性备案证明》,并赋予编号,建立档案。 

  记者从市食药监部门获悉,目前,全市共有600余家小作坊登记在册。目前正积极探索小作坊集中加工园区建设,已初步建立起莱州豆腐集中加工园区和芝罘区珠玑豆腐集中加工园区。小作坊监管工作在省内外产生强烈反响,海南杨浦、辽宁辽阳、江苏盐地等地食药监同行纷纷前来考察学习。 

  食品流通领域建立200个风险监控点 

  食品安全的监管不仅要靠行业主管部门,更多的是靠全社会监督。“我们在全市大中型商场超市、食品供货商、农产品批发市场、中小学校周边设立了200个食品安全风险监控点,同时聘请了200名食品安全信息联系人。”市食药监局流通科科长梁晓东介绍说,这200个风险监控点几乎覆盖了全部食品流通领域,通过对200名信息联系人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可以让其掌握流通领域存在的基本安全问题,做到及时反馈。“风险监控点的设立,最大限度地将监管触角延伸至食品流通各经营业态,起到了‘千里眼’和‘顺风耳’的作用。”梁晓东表示,通过监控点和联系人初步搭建起了点、线、面相结合,覆盖城乡的食品安全监控网,较好地保护了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构建起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格局。 

  让普通市民成为监督食品安全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做到创建“食安烟台”人人有责。在创城过程中,我市在1100家食品生产企业中实施了“内部吹哨人”制度,动员企业员工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对企业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为充分调动企业员工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积极性,市食药监局印发了2200张《有奖举报提示》和《告食品生产企业员工书》宣传板、20000张宣传彩页,由企业在厂区明显位置张贴,并将宣传彩页发到员工手中。 

  “智慧食药监”信息化监管食品“全追溯” 

  保障食品安全,源头是关键,如何让食品从生产、流通到百姓嘴里保持全过程安全。我市在创建“食安烟台”中提出打造“智慧食药监”,用全信息化监管保证食品从生产到流通做到“全追溯”机制。 

  记者从市食药监局了解到,今年“智慧食药监”建设已经纳入市政府重点实施项目,总投资3800万元,分3年实施。目前已完成整体信息化建设规划,主要包含社会服务、餐饮监管、企业远程监控等3大平台和网上许可、实时监管、执法办案、诚信考评、检验检测等22个主要功能模块。完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管理平台,在已完成16处批发零售市场、5个机械化屠宰场和20个团体采购单位追溯子系统建设基础上,到今年年底,市区所有的蔬菜批发市场、大中型超市都将建成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管理体系,形成完整的肉类蔬菜流通信息链条。 

  去年,市食药监局首次开展对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促进食品生产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企业质量安全意识。 

  去年6月市食药监局印发《关于全市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的意见》,并经市法制办备案后在全市实施。根据设定的条件,他们将企业的食品安全信用等级分为A级守信类、B级基本守信类、C 级失信、D级严重失信类,明确评定的内容、评定程序、评定标准。对伪造生产记录、检验报告、虚假标注生产日期等10种严重违法情形的,直接列入D级。截止到去年年底,食品生产领域共评定企业1017家,其中A 级666家,B级311家,C级40家;食品流通领域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879份,其中A级241家,B级638家。 

  成立“联打办”守护“舌尖安全” 

  为进一步增强食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意识,明确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责权,我市首次尝试食品质量安全授权试点工作,出台了《食品生产企业开展质量安全授权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经市法制办备案实施。实施范围为乳制品、肉制品、白酒、水产加工品、食品添加剂等5类高风险食品生产企业和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以上企业,共有约400家企业。 

  除了监管手段的创新,在机制管理方面,我市首创打击食品安全犯罪联合执法机制,由公安、农业、食药、畜牧、海渔等部门组建的“联打办公室”,规范完善了协作联动“五项制度”,促进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目前,通过联合执法破获案件50余起。 

  以此为契机,我市组织开展了“守护舌尖安全”专项整治、稽查办案百日行动、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清源”行动等多次大规模综合整治活动,开展了水产加工品、桶装水、中小学周边食品安全、农药质量及农药使用、餐厨废弃物处理等30多个专项整治,对重点区域、重点业态和重点品种保持了严打高压态势。全市共查处食品违法案件2655起,罚没款1232万元,涉案货值6000多万元。烟台在食品安全方面执法的效率和力度,已在全省排名中位居前列。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市查处食品违法犯罪案件1623起,罚没款600余万元,有力维护了市场秩序。(YMG记者 赖皓阳)

责任编辑:鲁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