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脱贫攻坚的山东力量

2021-03-01 09:55:00 来源:大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在熠熠生辉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群英谱中,山东共有41名个人、32个集体上榜。他们是山东脱贫攻坚群体的代表,是脱贫攻坚山东力量的体现!

  管理学上有个木桶理论: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贫困现象是社会的“短板”,贫困人口不脱贫,将直接影响小康社会的成色,影响现代化建设的脚步。

  基于对此的深刻认识,中国掀起了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役。在这个阵容中,山东是一支活跃的力量。紧盯“黄河滩”,聚焦“沂蒙山”,给予两个最需要用力的区域以最大关注。锁定“老病残”,对最需要攻坚的群体下足“绣花”功夫,综合施策细腻操作。辛勤汗水浇灌出鲜艳花朵:2018年,山东提前两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目前,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稳定脱贫;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到2020年年均增长22%,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成绩优异,首先是因为全省自上而下建立起有效的工作制度和体制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山东几项创新型制度建设尤其值得称道。比如“第一书记”,这个历史上曾设立的岗位,新世纪为解决贫困问题,在山东重新派上用场——在贫困村已有支部书记的基础上,从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为贫困村配上抓党建促脱贫的“第一书记”,是山东的创新实践。“第一书记”几个“第一”叠加:第一责任是扶贫开发,第一使命是村级党建。自实行这一制度以来,山东累计选派5万余名“第一书记”扎根基层。在此基础上,2019年山东再从省市县三级增派优秀干部,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其中,组建638支乡村振兴服务队服务3310个村(社区)。这些“第一书记”和服务队员的特点是熟练掌握国家政策,视野开阔,有思路有能力。他们到贫困村来,不仅带来了脱贫的直接成果,更为贫困村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石。

  任何有效的制度都是靠人来落实的,对山东“扶贫人”,我们更应点赞。我们注意到,在受表彰的群英谱中,苏庆亮、刘建光、王新杰三位山东人的名字是加黑框的。他们牺牲在脱贫攻坚岗位上。作为泰安市岱岳区扶贫办副主任,苏庆亮在任职的142天里,帮助2200户贫困户找到脱贫路子,最后突发心脏病,倒在岗位上;刘建光生前作为沂水县四十里铺镇洪沟村“第一书记”,在生命最后一刻,研究工作到深夜……

  帮扶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是体现共产党人初心使命和人类美好品质的伟大事业,需要具有专业精神和牺牲精神的先进模范,上榜的先进个人和集体在这方面都给出了响亮的回答。

  尤其让人自豪的是,山东从不乏这样的先模,影响、带动起向上向善、摆脱贫困的磅礴力量。从焦裕禄到孔繁森,从王乐义到王传喜,凭着一双“慧眼”,他们为乡亲们找到一条条脱贫致富路;凭着一股“牛劲”,他们将这条路坚持到底。山东力量不仅改变着齐鲁大地,也改变着雪域高原、祖国边疆、渝黔深山……

  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把贫困这个“短板”补齐,只是第一步。首先,需要以更敏锐的目光关注脱贫人口,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其次,要以更有效的措施,早干预、早帮扶,让补长的短板不再变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此基础上,要让他们汇入乡村全面振兴的洪流中,带动他们迈入发展的更高境界。

  新的事业在召唤,新的征程正起步,我们将一如既往感受到磅礴、厚重的山东力量!

责任编辑:徐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