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0家上市公司商誉超净资产 提防商誉减值风险
2018年上市公司年报已全部披露完毕。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度上市公司商誉达到约1.3万亿元,逾10家公司商誉超百亿元,有26家公司商誉超过其净资产。
举例来看,紫光学大去年底商誉超过了15亿元,是其净资产的18倍,海航科技、纳思达、暴风集团、长城动漫等多家上市公司商誉也超过了其净资产。
众所周知,溢价并购是造成上市公司商誉大幅增加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并购标的业绩不如预期,会计上需要商誉减值,因而那些商誉占净资产比例较高甚至超过净资产的公司,更值得重点关注。
以深市为例,商誉规模随着并购重组的活跃而迅速攀升,2018年并购重组业绩承诺集中到期,部分公司为避免商誉减值影响未来业绩而选择一次性出清风险。2018年深市公司共计提1278亿元商誉减值,虽然对当期业绩带来较大冲击,但减值风险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随着并购重组的理性回归,预计商誉对净利润的影响将有所下降,但部分公司仍面临一定的减值压力。
在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嘉炜看来,一方面,商誉减值会直接减损上市公司的当期利润,容易引起业绩变脸。企业会计相关准则规定,公司合并形成的商誉,至少应当在每年年终作减值测试,经确认的资产减值不得转回,所以商誉减值将直接造成上市公司当期业绩有所减损。另一方面,商誉减值会损害投资者合法利益。商誉减值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较大的可操作性和随意性,以及操纵利润的可能,有的上市公司甚至推迟计提以粉饰财务报表,或采取较为激进的计提“洗大澡”方式。此外,上市公司频繁盲目高溢价收购,被收购公司为获得高估值而出具过高业绩承诺,暗藏了巨大的减值风险,这将最终损害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相关权益。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不少被并购公司将度过业绩承诺期,对并购资产的盈利约束逐渐衰退,或将有更多的上市公司因当期经营盈利能力表现不佳而加大对并购资产形成的商誉减值力度。
海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姜超表示,巨额商誉或潜藏非理性并购风险。投资市场过热滋生了跨界并购和题材炒作现象,企业对被并购标的过度乐观判断会推升其估值,一旦过了行业的红利期或者经济处于下行周期,并购标的只能面临价值重估,并购泡沫被挤破,业绩脆弱性随之增加。
商誉是一项资产,但由于不具有可辨认性,加之不可出售或者变现,实际上不能用于债务偿还。当商誉占比较高时,其账面价值往往会美化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高估偿债能力而低估债务风险。
此外,商誉减值也会影响企业的再融资能力。从权益融资角度来说,商誉减值导致业绩滑坡,从而引发权益投资人抛售股票,股价暴跌后企业通过股市再融资难度加大。从债权融资角度来说,一方面商誉减值减少了合并报表上的净资产账面数额,挤占企业发行公募债券不得超过净资产40%的融资限额;另一方面商誉减值推升企业资产负债率,暴露真实的偿债风险,降低债权投资人的投资偏好。(经济日报记者 温济聪)
- 【泰山财经·鲁股速递】海尔生物拟出售美国参股公司股权,预计增加收益约3.49亿元人民币2021-01-21
- 被钱女士成功"并购"的紫金矿业,节后开盘首日业绩平平2020-10-09
- 逆市增店247家 院线巨头冒险扩张2020-07-29
- 鲁股速递|28日起复牌!泰和新材吸收合并泰和集团2020-05-28
- 碧桂园收购华大农业80%股权 梅永红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2020-03-12
- 促进资本市场和创新企业融合 创业板改革迎来实质性进展2019-12-11
- 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并购市场主力2019-12-10
- 科创板资产重组审核规则发布 标的资产应具有协同效应2019-12-03
- 聚焦主业发展 山东重工“卖房”后又“卖钢”2019-11-25
- 重组新规落地 五大修改让并购回归市场属性2019-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