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十年风雨兼程助力科创发展

2019-11-01 13:11:00 来源:金融时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1月1日讯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全方位改革开放格局逐步形成。进入新世纪,中国经济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资本像是一台发动机,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并成为其后近20年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2009年,创业板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顺应了时代浪潮的呼唤。早在1999年,深交所就开始着手筹备创业板,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后采取分步走方式,于2004年推出中小板,激发了大批中小民营企业的上市热情,并最终于2009年正式推出创业板,迎来了首批28家上市公司。

  十年磨一剑。当前,创业板公司家数已从28家增加到773家,总市值达5.68万亿元,集聚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公司,在支持双创企业群体、优化创业创新生态、引领产业升级转型、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了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引擎。

  高科技企业聚集效应显著

  在创业板资本市场的灌溉下,创新企业茁壮成长。2009年开板之初,创业板没有一家公司年收入超过30亿元或净利润超过5亿元。经过10年发展,2018年营业总收入超过30亿元的公司有93家,净利润超过5亿元的公司有45家。2019年上半年,创业板实现净利润1亿元以上的公司有169家,其中128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头部公司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态势较为明显。截至2019年9月末,创业板已有4家公司市值超过千亿元,25家公司市值超过300亿元。

  截至2019年9月30日,创业板市场共有773家上市公司,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20.84%;总市值为5.68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10.23%,已成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板公司累计通过IPO募资达4040亿元,再融资金额(含重组配套融资)3418亿元,股权融资总额累计达7458亿元,直接融资投向创新创业领域,进一步推动创新发展。在创业板不允许公司使用募集资金进行高风险投资的大背景下,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发展主业、支付并购对价、补充流动资金、偿还债务等,切实发挥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

  创业板已成为中国新经济集聚地、科技创新企业理想上市地。数据显示,目前创业板超过九成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超过八成拥有自主研发核心能力,超过七成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创新特征明显,成为名副其实的“高新企业之家”。不同于A股产业结构,创业板已具备鲜明的板块特色并形成示范效应。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549家公司中,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为代表的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已有208家公司登陆创业板,占创业板比重近三成。

  创业板也成为民营企业的沃土。10年来,创业板民营企业在并购重组市场表现亮眼,至2019年9月底,创业板民营企业累计实施并购重组交易400单,占比高达98%,交易金额3544.45亿元,募集配套资金1277.21亿元。一大批创业板民营企业利用并购重组提高资本配置效率,突破了行业壁垒,提升了创新能力,增强了业绩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培育创新驱动发展内生力量

  2010年,我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成为世界经济的创新力量和增长中心。在国内,创新创业氛围逐渐浓厚,一波科技浪潮在国内兴起。刚刚冒出嫩芽的创业板和初创企业一同成长着。

  创业板为初创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也为创投机构开辟了新的退出方式。投中集团的数据显示,创业板推出的一年内,在134家上市公司中,有VC/PE投资背景的企业数量为79家,占企业总数的59%,平均每家企业有1.9家投资机构参股。其中,深创投、达晨创投和同创伟业分别实现10家、7家和6家企业的创业板上市,投资机构通过企业IPO获得的平均账面回报率为13倍。

  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最终有效转化为企业内部的研发投入,并带动创业板公司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近10年来,创业板公司平均研发强度超过5%,2018年更有91家公司的研发强度高于10%,研发投入持续高于A股平均水平,为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

  创业板的飞速发展是我国经济转型的缩影,也呈现出我国转型发展的成果。在上世纪90年代,资本市场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转型改制。2004年中小板开板之前,A股上市公司中重工化产业、房地产、金融业及其他传统制造业占主导地位。2009年创业板开板之前,深市战略新兴产业公司数量占比不足26%。然而,2019年9月末,深市战略新兴产业公司占比已提高至45%,前三大市值行业分别为医药生物、电子、计算机,与10年前存在明显差异。

  在创业板筹办的过程中,一大批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迎风而起。仅2000年,创投机构就新增102家,深创投、达晨创投、同创伟业等一批知名创投机构在深圳起步,并随着创业板的发展做大做强。

  完善制度激发创新活力

  创业板的筹备、推出和发展壮大,支持了大批新经济企业上市做大做强,引导并撬动了大量社会资金流向急需资金支持和市场孵化的科技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在经济转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了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引擎。

  同时,创业板培育了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形成了支持创新驱动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市场内生力量,推动着创新型企业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战略性转型的中坚力量。在创新驱动的引领下涌现出了迈瑞医疗、爱尔眼科、宁德时代、乐普医疗、智飞生物、东方财富、温氏股份等一批影响力大、创新力强的企业。

  目前,创业板的市场规模仍有发展空间,首发条件包容性有待提升,市场覆盖面仍需扩大,板块龙头基石企业还需增加,再融资制度等仍有改进空间,创业板市场基础性制度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服务国家战略。

  今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研究完善创业板发行上市、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制度,创造条件推动注册制改革。

  创业板对并购重组政策“松绑”之后,市场对于创业板改革的呼声更加强烈。“创业板可借壳,并且可以募集配套资金,主要支持符合国家战略的高新技术产业及战略新兴产业,极大提高了创业板的战略地位,并拓展高新技术产业及战略新兴产业的上市渠道、募集资金方式,拓宽了各类风险投资资本退出通道,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科技创新大潮。”联储证券首席投资顾问胡晓辉表示。

  业内人士普遍表示,深化市场改革,丰富产品供给,优化市场培育,健全完善适合创新型、成长型企业的制度安排,增强板块包容性和覆盖面,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上市支持力度,将更有助于激发创业板市场活力,加强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

  十年扬帆再起航。未来,创业板将继续成为科创企业的沃土,为高科技企业提供发展动能。
责任编辑:范金鑫